第B06版:读者呼声

取亡父存款何以卡在“循环证明”?

本文字数:1105

资料图片

  □丁家发

近日,广东惠州的陈先生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上反映了自己遇到的一件烦心事:为了继承已故父亲的一笔存款,需要办理公证,但陈先生在银行、公证处、派出所、居委会来回跑了七八次,历时7个多月,还是没能拿到他父亲的存款。(10月23日央视新闻)

为取出已故父亲的一笔存款,广东惠州的陈先生历时7个多月奔波,却卡在没完没了的“循环证明”上。陈先生的遭遇,说明要求开具奇葩证明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针对类似证明“我爸是我爸”等奇葩证明现象,政府部门必须多作为,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才能得以彻底根治。

陈先生为取亡父留下的存款,大半年里,多次奔波于银行、公证处、派出所和居委会之间,但问题迟迟解决不了,陈先生仍然未能办下公证书,导致银行存款无法取出。各部门之间,要么推诿扯皮,要么需要相关证明才能办理,要么按照规定不再开具证明,从而导致无休止的“循环证明”。

直到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组接到陈先生反映的问题后,才终止了“循环证明”,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究其原因,正如督查组所认为的,这种“循环证明”不是偶然因素,凸显基层相关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差,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各部门遇到新情况,首先想到的都是规避自身责任,相互推诿导致群众办事无门、让群众陷入“循环证明”“我爸是我爸”的僵局。而现实生活中,类似奇葩证明现象,让群众苦不堪言。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清理奇葩证明,早在2016年8月,司法部、人社部、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门就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规定20项证明公安派出所将不再开具;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然而,一些政府部门或窗口单位却置若罔闻,依然各自为政,照常要求继续提供一些奇葩证明,让办事群众跑断了腿。

要想根治类似“我爸是我爸”等奇葩证明,政府部门必须多作为,一方面,政府各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协作,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破政府部门间、部门内部的“信息孤岛”,从根本上铲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除了必须提供的证明材料外,让办事群众带一张身份证,工作人员就能查清楚需要的信息和材料,或在网上协调需要核实的情况,没有必要再让群众来回奔波,去开具一些不着调的奇葩证明。

总而言之,要让信息多跑路,让办事群众少跑腿。期望政府部门能够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作为,通过信息共享及相关制度的改革,将类似奇葩证明统统拒之门外,切切实实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条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取亡父存款何以卡在“循环证明”? 2020-10-27 2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