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走近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本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如何闯关前行?

本文字数:1858

今年进博会展出的动作最快的搬运机器人 记者 王湧 摄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强化“四大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承载。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破解关键核心环节的瓶颈制约,也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关键所在。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十五届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本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创新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据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近年来,本市在保持制造业稳增长的同时,以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持续发力抓创新、引项目、扩投资、调结构、育主体,多措并举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

本市聚焦高端领域,落实国家战略。近年来,C919大型客机批量试飞、CR 929宽体客机启动设计、ARJ21开展商业运营、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大型豪华邮轮开工、国家重燃试验基地启动建设,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上海。今年又积极承担外膜肺氧合(ECMO)国产替代攻关等国家任务,为疫情防控作出上海贡献。

记者注意到,创新成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本市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布局各类创新主体,建设增材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和激光技术等领域的4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微技术工研院、石墨烯等20多家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形成国家级88家、市级640家、区级1500余家的企业技术中心梯队。

同时本市聚焦发展新动能,打造创新高地。今年1-9月集成电路制造产值增长5.3%。人工智能,已集聚重点企业1116家,占全国20%左右,产业人才占全国33.7%,2019年产业规模约1477亿元;获批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布三批共41个人工智能“揭榜挂帅”试点应用场景。今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产出793亿元,增长21.3%。生物医药,2019年产业规模3833亿元,占全国7.4%,其中制造业产值1320亿元;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创新药占全国1/4。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瓶颈

本市制造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对标国际,也面临着重点领域跟跑多,并跑、领跑少的情况。同时,制造业创新投入还有不足,企业主体创新能力未充分激发,高成长性企业还不多。本市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5%左右,低于先进国家平均水平。国有企业创新活力不足,2019年部分制造业国企研发投入低于其营收的2%。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占据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的本土龙头企业,特别是创新型民营企业总部。

值得注意的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供给尚不充分,仍需进一步强化保障。人才方面,缺少复合型、高精尖人才,基础技能型人才也不足,工业从业人员减幅较大,人才安居、人才引进政策方面相比外省市有较大差距。土地方面,制造业用地缺乏制度性保障,成本倒挂、战略留白等导致用地难、用地贵,低效用地收储及园区“腾笼换鸟”有待深入开展

统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产业、科技、土地、人才、环保、金融等尚未形成合力,各区发展制造业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引导,近年来,多个区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较快,需进一步落实区和园区主体责任,引导政策资源向有条件发展制造业的区和园区集聚。国有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还不够,要在研发投入、品牌打造、国际化经营水平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人大代表呼吁加强技能职工队伍建设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人才也是重要因素,为此市人大代表朱雪琴表示,在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工作中,组成代表专业小组,对技能职工队伍的建设开展调研。

调研发现,工匠人才的收入水平、培养投入、奖励力度虽有提高,但与其付出、贡献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她建议将上海工匠年度培养和奖励费用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适度加大激励力度。

调研还发现,产业工人职业技能与现实要求有较大差距,职工培训存在政府部门多头管理、企业主体意识不足、职工主观能动性不高等困境。她建议设定牵头主管部门,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统筹协调管理,财政局每年公布年度绩效评估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人大加强对预算执行绩效的监督。

朱雪琴还建议国资委推动建立制造业企业技术工人薪酬增长机制,纳入国企考核;总工会通过健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推动制造业企业建立技术工人薪酬合理增长机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A08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如何闯关前行? 2020-11-04 2 2020年11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