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通讯员 马凯
本报讯 老旧小区没有条件设置电瓶车集中充电区,如何有效杜绝“飞线充电”“入户充电”?从“一根线”到“一个码”,徐汇区探索协同治理老旧小区电瓶车充电难问题。
今年10月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深入排查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各类风险隐患,持续对全区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环节领域开展隐患清零行动。在近期破获全市首起全链条生产租售伪劣电动自行车电瓶犯罪产业链案件的基础上,徐汇公安会同消防部门重点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成因分析,发现除了电瓶本身质量问题外,不安全的充电行为也是电动自行车发生火灾的重要原因。
毗邻中山医院的中山新村小区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则以老年人和租房住户为主,其中也有不少外卖小哥。由于建造时未规划电瓶车停放充电点,原有的自行车棚容量早已饱和,小区可利用的通道空间也已全部挖潜给机动车停放,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确实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拖出一根线在家里充、在楼道里充或者飞线到楼下充似乎也是居民们的无奈之举。
枫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和居委干部在工作中发现了这一情况,及时将居民需求情况上报给枫林路街道。街道在充分咨询消防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量了安全、场地、成本、使用率等因素,决定为小区试点引入符合各项安全规定的电瓶车集中充电柜。同时,街道结合综合整治,清理了小区内的违规住人场所,为安装布设充电柜和部分车辆停放开辟了空间。
据了解,该充电柜可对接消防物联网平台、社区APP、综合治理平台等,提供相关异常数据,开放监管平台给各级政府予以监管,实现电动车充电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同时还具备高温报警、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自动灭火、充满自停、大功率保护、平台远程抄表等十余项功能,为用户提供安全、智能、便捷的电瓶车充电方式。
“以前,我们也晓得不能飞线充电,但是也没啥好办法,车停室外充电还要考虑到淋雨短路等问题。现在好了,电瓶也不用上下楼拎上拎下,蛮方便的。”外卖小哥周先生表示。居委干部也积极引导有需求的居民使用充电柜为电瓶车充电,现在小区此类安全隐患已基本杜绝。
下一步,徐汇警方将继续会同街道和消防部门加大宣传、整治力度,引导居民安全充电和规范停车。对不具备集中充电区域改造条件的老旧小区,各街道也正在通过政府实事工程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柜的覆盖率,让更多“线”变成“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