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多元视角下的法律史研究

本文字数:2080

  目录

导  言

文献·方法·路径

文献的变身与“法史”是什么  赵世瑜

法制史与区域社会史  张小也

法律·国家·族群

札付、官府、清真寺:从札付看明朝政府对清真寺的管理  丁慧倩

明清“水田彝”的国家化进程及其族群性的生成——以四川冕宁白鹿营彝族为例龙圣

再论清初“光棍例”的成形  李典蓉

清末新政与京师司法官员的满汉比例(1901—1912)——基于《缙绅录》的分析  胡祥雨

法律·地域·社会

金代公共资源问题的一个侧面——以中都大兴府仰山栖隐寺与三家村的  “山林”之争为例  杜洪涛

边军与边镇:从《赵全谳牍》看明中叶北部边塞的社会秩序  邓庆平

土地、继承与家族:八旗制度影响下的华北地方社会  邱源媛

“水权”的生成——以归化城土默特大青山沟水为例  田  宓

清代移民社会商业纠纷及其调处机制——以重庆为例  梁  勇

法律·思想·文化

“海瑞定理”形成原因的再考察  姜金顺

古今之间的清律盗毁神物——神明崇拜、伦常秩序与宗教自由  谢  晶

清末立宪派的近代国家想象:以日俄战争时期的《东方杂志》为核心研究对象(1904—1905)  赖骏楠

孙中山法治近代化思想中的创新

刘丹忱

抗战时期的战区检察官——以国民党特务人员从事司法工作为中心

李在全

论董康和程树德两位法史专家的不同选择  郑云艳

“多元视域下的近世法律与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崔李酉子

《多元视域下的近世法律与中国社会》

邓庆平  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经过几十年来的学术耕耘,法律史研究早已跳出传统法制史的范围,延伸至法律制度、司法审判程序、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基层社会治理、民众的诉讼策略和法律观念、百姓日常生活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本书收录的论文主要来自于中国政法大学举行的“多元视域下的近世法律与中国社会”学术会议,其宗旨与法律史在研究旨趣与方法上的上述变化相呼应。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三届近代法律与社会专题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主题为:“多元视域下的近世法律与中国社会”,将收录与会学者撰写的相关学术论文。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专题文章:多元时空视域下的近世法律与社会;族群史视域下的近世法律与社会;近世中国的灾害与法律;中西文化视域下的近世中国与法律;社会文化史视域下的法律文献及其解读。

【作者简介】

邓庆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教授,《历史人类学学刊》编辑委员,曾在哈佛大学交流或访学。研究领域为明清史、社会史、历史人类学,在《历史研究》《“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民俗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夜深千帐灯——明代两性关系史》《蔚县碑铭辑录》等著作多部。

【前言】

近十几年来,处于法学学科建制中的中国法律史研究,已逐渐成为历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即法律史研究的“法学化”还是“史学化”问题,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为了推进史学界和法学界在法律史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从2013年开始举办“法律与社会”系列学术研讨会,截止到2018年已陆续举办三届。三届会议的主题分别为:“中国近代法律与社会转型”  (2013年)、“交涉中的西法东渐”  (2016年)、“多元视域下的近世法律与中国社会”  (2018年)。第三届会议于2018年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30多名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分别围绕法律史研究的文献与方法、族群史与法律史、地方档案与法史研究、区域社会史与法律史、基层社会的法律实践、中西历史文化比较视野下的法史研究、近现代法律改革等主题展开研讨。这册小书就是此次会议的部分参会学者的论文结集。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多元视域下的近世法律与中国社会”,其主旨在于倡导从法律史、社会史、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等多元研究视角出发,综合考察近世中国的国家治理、法律制度、司法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这一主旨的提出,是与近几十年来法律史在研究旨趣与方法上的变化相呼应的。

早在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科的创建之初,法学传统与史学传统就不乏交流与合作,对于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法律史研究,也早在20世纪40年代瞿同祖先生出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这部法律社会史的开山之作时,就已经得到充分的体认和践行。瞿氏一直强调“研究法律必须放到社会中去”,倡导“用社会学的方法和观点去研究中国传统社会”,因此《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既是一部法制史,也是一部社会史的书”。

瞿同祖开创的法律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取向,由于各种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在中国学界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与新时期法律史、社会史在学术话语体系和方法论层面的变化有关,特别是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及法律社会学理论的传播。由于研究路径的变化,学者们以“法律史”取代传统的“中国法制史”。将“法”的涵义扩大,不仅研究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也研究“中国人‘法律’经验各不相同的观照与解释”,在“国家—社会”框架下讨论国家法律制度与构成社会秩序的习俗、惯例、礼及官民行动的关系,为法律文化史与法律社会史开启了新的研究领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 多元视角下的法律史研究 2020-12-02 2 2020年12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