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共享员工”有哪些法律风险?春节延长假工资怎么算?

上海法务精英护航企业复工复产

本文字数:3473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众多企业开始复工复产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律和政策是抗疫行动的引领和规范,而每一项具体的抗疫行动、每一个抗疫人员的所作所为,都是法律和政策的动态体现,是法治精神的象征。

作为一名公司法务,需要有哪些技能?宪法宣传周期间,第四届上海市企业法务技能大赛决赛举行,来自上海多家知名企业的法务们现场比拼,一展风采。

大赛以征文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法务工作者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智力成果,充分反映了他们对法治精神的追求以及为上海法治建设作出的新贡献。大赛共收到各企业单位选送的防疫抗疫优秀征文168篇,经过初赛、复赛,最终综合评分前21篇征文的选手闯入决赛。经过激烈的比拼,大赛决出了十大“优秀法务团队”、十大“法务之星”。

特殊延长假工资怎么算

今年1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决定将今年春节假期后推3天延长至2月2日。同时规定,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应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安排补休,未休假期的工资报酬应按照有关政策保障落实。“国办通知”延长3天假期的性质以及待遇如何处理,成为各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此刻公司更是需要法务提供意见,确定薪资支付标准。美团法务部法务王婧然回忆,针对这个假期的性质,有人主张将延长的3天假期的性质认定为“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按照300%的标准支付加班费。根

而全国律协劳专委2月11日发布建议人社部门明确国办通知延长的假期属于休息日的性质。这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104个休息日是冲突的。

最终,法务研究后认为属于“特殊假期”,可以参照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2015年9月3日)时的做法,休假期间正常支付薪资,标准工时制员工安排上班的应安排倒休或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加班工资;综合工时制员工可折抵相应小时数,安排上班的按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同时,延长假不属于法定带薪年休假,亦不能用带薪年休假冲抵。公司采纳法务意见,及时足额向员工支付了薪资待遇。

“共享员工”亦要保障员工权益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全国各行各业按下暂停键,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却仍在疫情之下坚守。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返沪的员工,都必须进行至少14天的居家隔离,风险较高地区的员工短时间内无法返沪,大量员工处于待岗状态,由此产生“用工荒”问题。面对挑战,一种新的用工模式“共享员工”应运而生。

然而,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是否会存在法律风险呢?来自各行各业的法务代表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分公司法务林一川透露,某石油公司为应对“用工荒”问题,探索公司多元化用工模式,鼓励全日制员工兼职不同用工主体加油站的非全日制工,这是危化行业探索“共享员工”模式的先行案例。

林一川认为,此模式本质是出借员工与用工单位形成劳动关系,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调整。由于不同用工主体的加油站都是该石油公司的子公司,因此在约定《共享员工协议》的条款、支付工资报酬、缴纳社会保险以及处理工伤纠纷等方面都可以统一协调,如此既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又能够增加用工总量。

由于危化行业员工准入条件较为严苛,因此林一川建议在实施“共享员工”模式时,具备相同资质的企业才可进行用工合作;在挑选员工共享时,也要严格筛查,具有行业相关执业许可证的员工才能进行兼职。出借员工与用工单位之间一定是劳动关系,适用《劳动合同法》进行调整。在签订《共享员工协议》时,安全防护条款、工伤责任认定等条款都应该写入。同时为了能够有效降低用工单位的风险,可考虑为共享员工另行购买商业保险。

来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务专管张晓英则认为“共享员工是企业之间合作借调员工,共享期间,员工劳动关系和社保关系均保持在输出企业不变,借用单位负担员工劳动报酬,不属于劳务派遣。”张晓英指出,“共享员工”要企业间合作,签订协议。用工单位如果从其他平台招募一些放假待岗员工,达到共享目的,则存在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风险。现实情况复杂多样,疫情下,对于确实是生产经营需要,合理安排,未降低待遇,应该给予用人单位一定的用工自主权。作为一名法务人员,张晓英建议,要做好尽职调查,甄选优质企业合作,与员工签署协议,并做好合同跟踪,维护好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以“法”护航助力复工复产

上海地产虹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务代表讲述了企业在疫情中的法治故事。

根据《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第九项规定:中小企业承租本市国有企业的经营性房产(包括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创业基地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免收2月、3月两个月租金;对间接承租的企业,应确保租金减免落到实处,使实际经营的中小企业最终受益。鼓励国有企业在协商情况下通过减免缓交等方式尽可能多让利给中小企业,相关减收影响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认可。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园区等各类市场运营主体为实体经营的承租户减免租金。

今年2月起,地产虹桥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及“一事一议”个体工商户给予减免2月、3月期间房屋租金的优惠措施。其中,地产虹桥下辖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主体公司持有并管理着10余万平方米的经营性不动产,其中不仅有办公楼宇,也有为数众多的居民区沿街商铺,不少承租人为外地及境外客商,疫情期间均返回家乡度假。

为了保证租金减免政策落地,虹桥开发区的资产管理部门投入大量人力,以一对一电话宣讲的方式,向数百家承租人宣传国家政策,并在租赁场所现场张贴公告。对于隔离在外地无法返沪的承租人,工作人员千方百计找寻下落,与他们取得联系,通过邮寄的方式书面发放国家政策和问卷表格。在政策执行阶段,地产虹桥的工作人员回收问卷表格,统计申报名单,审核认定资格。最终,虹桥开发区给159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约2200万元,超过全年预算收入的15%。

该公司的法务代表表示,法务人需要及时协助调解各级企业因疫情引发的生产经营、合同履行、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未来可以考虑组建律师公益服务团的形式,对各级企业复工复产后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扩大融资等难题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建立互助网格的形式全力为各级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一场普法实战防患未然

针对新冠疫情,全国各地陆续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这也客观上对房屋租赁合同的履行产生影响,一些当事人可能出现履行迟延甚至履行不能。

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法务苏健介绍,鉴于通信行业的特殊性,公司的房屋资产遍布上海,部分还在外省。房屋类型有通信机房、综合办公楼宇、公有住房等,权属类型有自有产权、承租等。根据不完全统计,公司房屋资产有数百万平方米,历史久、种类多、分布广、故事多是公司房屋资产的真实写照。

为迅速化解新冠疫情给房屋租赁市场带来的利益冲突,公司法务部门也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普法活动。早在2月10日就发表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屋租赁合同履行影响的法律分析》等相关文章,希望让一线业务人员及时了解法律规定,妥善处置租客诉求。

针对新冠疫情后租赁市场的变化,公司展开的普法活动包括会议宣讲和专家释法。在会议宣讲中,公司通过会议形式向业务人员解释法律规定。以问题为导向,让业务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提出可供应对的法律意见。

在专家释法活动中,公司邀请专业人士为员工解疑释惑。如邀请某自然资源确权中心和税务所为员工做专业培训,通过普法小课堂,让专家为员工答疑解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加面对面沟通的释疑环节,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法律素养。

由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产业链长,涵盖土地规划和征收、房屋设计和建造、销售和物业管理等数十个专业,带动上下游十几个行业发展的大“买卖”。房屋资产管理是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在当前房地产发展的“白银时代”,如何盘活现有房屋资产,为企业增值,在苏健看来也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法律实践活动。

苏健表示,公司法务工作者以法的位阶为横坐标,即:法律(含司法解释)、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不动产物权为纵坐标,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大权能,归并整理房屋资产管理法律体系。

“我们认真研究了包括《物权法》《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出售公有住房的暂行办法》《关于审理公房承租权确定及使用权转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上百个文件,便于实际工作中的日常检索和引用,目前这个房屋资产管理法律体系仍在逐步扩充和完善中。”苏健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上海法务精英护航企业复工复产 2020-12-07 2 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