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不仅法庭上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每一个居民的日常生活都与法律相关。与邻居有矛盾如何协议解决?婚姻生活遇到家庭暴力如何取证维护自己的权利?消费者权益如何维护?司法为民,不仅仅需要审判效率的提升与公正的保障,也需要将资源下沉,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学法懂法用法,让法律走出法庭,走进每一个家庭。
徐汇区人民法院“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成立已接近3年的时间,以“完善工作机制,下沉司法资源,源头化解矛盾,打造徐汇特色司法服务品牌”为目标,在诉调对接、指导调解、普法宣传方面发挥了不小的成效。
共同债务、离婚冷静期
针对妇女详细解读民法典
“离婚冷静期”、夫妻共同债务、财产分割、家暴取证,这些都是妇女求助的热点问题。10月30日下午,社区法官工作室的资深法官何倩就为区内各街镇30余名妇联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详细解读《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编重点条文。
在做市妇联志愿者的时候,何倩时常在接待窗口遇到来咨询夫妻共同债务等一系列问题的女性,很多妇女对法律条文如何规定债务问题并不清楚,因此,在进行这一次的解读分享中,她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选取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编以及家庭暴力等现实生活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内容。“之前的婚姻法规定了夫妻一方的对外债务应当视作共同债务,然而很多时候,另一方对这笔债务并不知情。”何倩告诉记者,就债务问题来寻求帮助的妇女非常多,即便她们离婚却依旧要背上一大笔债务。而民法典则对共同债务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首先要基于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其次债务的用途必须为家庭生活所需。不仅如此,民法典也规定,超出家庭生活所需的债务是否是夫妻共同债务举证的责任在债权人,这极大地保护了夫妻中没有举债一方的利益。“所以我把这方面的内容和妇联工作者以及其他普通妇女分享,那么今后他们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或遇到此类求助时,也可以帮助她们在法律上有更清楚的认知。”何倩说。
除了共同债务的问题,在大部分家庭中,夫妻中选择放弃工作专心照顾家庭的的一方多为女性,然而家庭妇
女的家务劳动却很难得到肯定与补偿。在离婚时,全职主妇的权益也很难得到有效保护。而民法典对这
种情况有了相应的法律规定。民法典提出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夫妻一方在照顾子女抚育老人方面付出较多的,要求补偿的应当给予补偿。在此前婚姻法规定,要求补偿的必须夫妻双方在婚前有过协议。“现在的民法典就相当于放宽了条件,不需要夫妻婚前协议的情况下,也可以主张家务劳动补偿,这将更有效地保护全职主妇家庭妇女的利益。”何倩告诉记者。在很多离婚诉讼中,家庭妇女由于无法得到家务劳动补偿,又因
为与社会脱钩,在离婚后的生活难免陷入困窘。在培训中,何倩也专门和大家分享了这一新的法律条文。参加培训的是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从当天的培训中获益良多。她是一名社工,工作中也常常遇到有妇女来咨询法律问题。“比如最近就有不少人过来问我关于离婚冷静期的问题,幸亏参加了那天的培训!”是女士说,自己也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对法律问题并没有深刻的见解,但明年民法典即将实施,确实有不少人来咨询相关问题。“我以前以为冷静期是30天之后就能自动离婚,听了何法官的课之后才了解到不是的,30天之后还要夫妻双方共同前去办理。”是女士在听完何倩的讲解后记忆尤深,面对前来咨询的居民,条理清晰地向她们讲解了新的规定。
法律服务融入调解中
老人在家享受亲情服务
一户是70多岁的老人,一户有90岁老头、瘫痪在床的老太和狂躁症患者的二儿子。这两户人家住在同一层楼上,抬头不见低头见,却因为一扇门闹得不可开交。今年6月,“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的王宏霞法官了解到这样一起案例:70多岁老人家里由于装修,将原本向内开的防盗门装修后改为外开门,90岁老人家觉得邻居此举妨碍了自己家进出,要求邻居将门换个方向,两户人家矛盾一触即发。经居委、公安多次调解,仍然没能让两家人握手言和。90多岁的老人执意要去起诉邻居,而疫情期间,提起诉讼需要提前预约,王宏霞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决定亲自上门调解:“毕竟我是一名法官,他们两户人家虽然没有对峙法庭,但也会更信任我。”
由于一方家中有老太瘫痪在床,为了尽量减少影响,王宏霞将两户人家叫到了居委。90多岁老人派来的大儿子李某,一见到法官亲自上门,就开始吐起了苦水:“他们家抽油烟机一直对着我们家几十年了,不仅噪音大,还一直有油往下滴,我们的矛盾不止这一件事,这次我们是真不想再忍了!”而70多岁老人同样也由儿子王某出面,他表示此前从不知道抽油烟机一事,并转达了父亲的态度:绝不调解。“让他们去告我们吧,我们花几千块钱装了个门,怎么能他说动就动?”王宏霞此时发
挥了一名法官的优势,直接告诉他:“那你很有可能还是会被判拆门。”王某听到这,提出了折中的方式:在铁门上开一个网门,出门前先看一下是否影响邻居。
为了做好工作,王宏霞又亲自上门,找到90多岁的老人,为了消除他的顾虑,提出可以帮他们两家拟定一个协议,如若对方因为这扇门对自家产生了不利影响,比如造成伤害,对方将给予怎样的赔偿。“这可能也是法官在调解过程的优势,将法律服务包涵在调解中。”
来来回回跑了四五躺,前后花了4个多小时,王宏霞终于让两家达成了共识,最后,又替两家在具体操作时拟定了相应条款,规定了在防盗门外开转内开中涉及的费用等问题,真正将法律送到了居民家中,融入到了真正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里。
分类定制菜单式服务
据了解,社区法官工作室为居民分类定制提供菜单式服务。针对不同社区园区的区域环境、人员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巡回走访、交流座谈等方式,广泛征集社区居民、企业单位的司法需求和关注热点,精确识别、精细梳理、精准供给,汇总形成法律咨询和讲座主题菜单、专题课件,由不同社区、园区、人群对象自主选择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定制法律服务。
此外,社区法官工作室聚焦热点开展特色工作,找准恰当节点开展司法服务。如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在徐家汇商圈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咨询活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针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讲座;“八一”建军节期间,为部队官兵提供送法进军营服务;9月1日举办“开学第一课”,为中小学生讲解校园伤害防范知识;“12.4”宪法宣传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发放资料等方式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近年来,为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利用午休时间,深入漕河泾经济开发区,针对企业开展午间法律门诊及法律沙龙。
据《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白皮书》,自成立到今年10月,社区法官工作室共审查人民调解协议1572份,提供“涉老案件亲情服务”65次,组织开展法律讲堂63次,提供线上及线下法律咨询与答疑210余次,听众及咨询人数合计5100人次。制作48个课件,
主要包括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房屋租售等专业领域,套路贷、扫黑除恶、妇女儿童维权、校园安全防范、老年人防骗等热点问题,立案管辖、执行工作等诉讼流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