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以“中国”命名的纪录片《中国》日前播出。该纪录片从当代人的眼光观望历史并指导目前中国的改革实践,通过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探寻中国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今日中国从岁月深处走来,传承轩邃的血脉,到底这是怎样一部纪录片,取名为《中国》?
《中国》
导演:李东珅 周艳
集数:12集
播放平台:芒果TV湖南卫视
首播时间:2020年12月7日
内容介绍:
溯五千年,泱泱中华,何以“中国”?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从中国历史故事中,挖掘对今日中国影响深远的人和事,讲中国故事,传中国之声,展中华文明演进的伟大历程。《中国》将重点讲述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体现出每个时代不同的精神主题,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新中国成立的浩瀚历史图景。
中国人,千山万水走过,风霜雨雪经过。再回首,已是千年。统一的中国气象万千,不朽的思想传承至今,碰撞、吸收、交汇、融合,当历史积蓄千年的力量被点燃,这片土地载满了希望与荣耀。
从儒道之学的艰难求索,到百家争鸣下的思想变革,从纷乱统一的历史洪流到盛世帝国的开放包容。《中国》第一季共有12集,以国家制度、社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轴,挖掘从春秋时期开始,对后世最具深远影响,在当时最具转折性、代表性、最富戏剧性的人和故事,选取统、分、乱、治的重要节点,沉淀历久弥新的中国价值。同时,通过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再现中国历史群星的个人选择及闪耀瞬间,向大众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传统的历史纪录片一般采用纪录片式再现,通过实景和场景模拟来增强可视性,而剧情化再现则强调表演,但是历史的真实性则大打折扣。《中国》试图打通纪录片与影视剧的视听语言壁垒,融汇戏剧舞台的假定性和象征性手法,建立起自成一系的美学风格,在艺术性和真实性之间尽可能取得平衡。
《中国》用大量全景画面,重点表现人们古今共通的状态,吃饭、读书、思考、喜悦,用影像的逻辑与文本逻辑互补,通过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把纸堆里的记载变成了让今人能更具象接近的过去影像。
为何要做《中国》这部作品?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立认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在这个复杂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追溯历史,梳理文化源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张华立表示,纪录片《中国》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通史,它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浓烈的思想感情,是从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文化历史的一种选择。同时,《中国》作为长视频精品路线的一次尝试,在制作上采取了目前纪录片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在叙事上放弃传统纪录片的线性结构,采用从中间打开和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在风格上,不讨好当今长视频的种种流行,强调仪式感,强调伟大的人物及其典型场景。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沙武田,是纪录片《中国》的学术统筹。他从历史角度分析,认为《中国》讲述历史内在规律和大历史逻辑,关注历史发展的大脉络,点亮引导中国历史大方向的灯塔式的人物,勾勒历史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一部影像大纲式的中国历史。
在总导演李东糰和联合总导演周艳看来,“梳理漫漫来时路,不只是为了了解历史知识,更是为了走好今天和未来的路。”以古人的奋斗与逐梦故事为尺,从中汲取力量,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悠久历史的了解、令视野更加开拓,更能增强身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
“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几乎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好奇心。”走近《中国》,开启了一次满载信仰与心血的寻根之旅。(栎之/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