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
不忘苦难记忆 砥砺复兴之志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昨天是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等多地与全国20家抗战类纪念馆同步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83年前的这一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30多万同胞惨遭屠戮。“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当天上午9时,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举行的“铭记历史,共祈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在升国旗和下半旗仪式中拉开帷幕。上海四行抗日纪念地晋元纪念广场(弹孔墙)上,驻区部队官兵代表、大学生代表和市民代表等百余人静立默哀,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民族英烈,共同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遇难的同胞。
现场,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学生代表深情诵读《国殇不可忘,吾辈当自强》,并演唱歌曲《苏州河》、《歌八百壮士》,朗诵《国殇》等,表达年青一代铭记历史、祈愿和平的爱国情感和坚定信念。活动最后,现场参加活动的代表依次把洁白的鲜花敬献在象征上海军民、中国军民不畏强暴,共御外虏的弹孔墙前,寄托哀思和缅怀,并向十四年抗战中的英烈鞠躬致敬。
“每每读起诵词时,我都深有感触。”参与者之一、19级学生黄庭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公祭日活动。学生们表示,将牢记历史教训、时刻珍惜当下、奋力争取未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市民带着孩子一同前往悼念。“我们6个家庭相约带着孩子一起来的。”周先生带着上四年级的儿子周润滋一同前来,他表示,“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很多年,但是国家公祭日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非常大。既是一堂历史课,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周润滋和同学们在此之前,已经熟知这段历史,“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祭无辜死难之生命,悼血泪浸染之土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是为了牢记我们民族曾经的苦难,以尊崇之心珍视和平,是为了建设一个没有战争、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以民族之力矢志复兴,是为了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据悉,因疫情常态化防控原因,许多市民不能直接到现场参加公祭活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在公祭日当天还全新上线“在线祈愿”小程序,满足广大市民缅怀的需求。
淞沪抗战纪念馆
勿忘历史 珍爱和平
□记者 夏天
本报讯 五星红旗降下半旗,仿佛无声地为83年前惨死的同胞哀悼。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中央,熊熊篝火燃烧,宛如抗战精神薪火相传。昨天上午10时,淞沪馆与全国20家抗战类纪念馆同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来自部队、学校和社区等社会各界代表约200人参加。
现场各界代表在无名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全场默哀,悼念死难同胞以及抗战先烈。淞沪馆志愿者深情诵读《英雄碑颂》,以此表达大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坚定立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
仪式的最后,大家排成长队,绕篝火蜿蜒上前,将手中的白花放置在纪念碑前。队伍的前列,是佩戴红领巾、身穿校服的少年们,他们生逢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一位女同学说:“我在参观纪念馆时,才明白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我十分感怀当年抵抗侵略的先烈和遇难同胞们。”队伍的后面,是头发花白、手柱拐杖的老人,他们亲历过当年的战火与离乱。83岁的月铺镇市民、退役军人刘福保与淞沪抗战同龄。记者注意到,刘福保和老伴双双出席活动,说起今天和平、富足的生活,回想生活在恐惧和战乱的童年,老刘表示,要感谢抗战先烈,感谢党,历经沧桑巨变,让他深知拥有一个稳定、强大的国家,对普通百姓有多重要。
驻守宝山的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五支队刘东旭下士也在悼念人群中。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军人,这更进一步明确了我牢固守护和平的使命感。”
据悉,第五支队还组织官兵通过网络直播系统,与驻地群众同步参与了淞沪馆缅怀活动。指战员们在礼堂整齐列队,军姿挺拔,神情肃穆。大学生新兵吴鹏飞说:“作为刚授衔两周多的军人,我们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这段悲痛而屈辱的历史。”该支队还组织官兵通过图片参展的形式参观了《艰苦卓绝》主题展及馆内的其他展陈。“时隔八十多年,同胞们苦难深重的惨象历历在目。作为武警战士,我们一定要加强练兵备战,不让悲剧重演。”长期担任国旗手的士官许晶晶说道。供应保障大队大队长张京向官兵们感言道:“我们一定要铭记屈辱历史,不忘初心使命,立足本职工作,苦练打赢本领,投身强军实践,争当‘四有’军人,用铮铮誓言和青春力量构筑新时代长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