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营造法治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城市创新策源功能的现实需要,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主要内容
(一)明确分工协作,形成保护合力。一是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具体工作由同级知识产权部门承担;二是明确了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要求市知识产权部门进一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三是明确本市推进知识产权领域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部门依法查处相关知识产权领域的违法行为;四是明确本市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实现知识产权相关事项办理全网通办;五是推进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互助。
(二)聚焦制度建设,夯实保护基础。明确本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评议制度、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和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审查制度,推动建设专利快速审查机制。
(三)规范行政保护,提高保护效能。一是规范保护工作,要求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对侵权集中领域和易发风险区域开展监督检查;二是强化行刑衔接,要求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对涉嫌犯罪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应当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三是优化纠纷处理,明确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开展调解。
(四)强化司法保护,加大保护力度。一是明确人民法院推进知识产权案件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建立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二是明确人民检察院探索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
(五)推动社会参与,优化保护环境。一是提升法治宣传效果,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二是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加强行业组织自律,并对会展举办单位、电商平台经营者等提出相关要求;三是推进治理模式创新,在线索核查、流向追踪、侵权监测、取证存证等方面推动知识产权治理创新。
三、关于征求意见的重点
社会各界可以重点对以下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1、对进一步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合力的意见和建议;
2、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职责的意见和建议;
3、对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4、对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其他意见、建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