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通讯员 应梦轩
本报讯 当寄递物品价值较高,担心其在运输途中出现损坏,我们一般会选择为快递保价。可是,这种风险保障却成了别有用心的人的“生财之道”。日前,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将多次恶意骗取快递公司保费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俞某、何某某二人为多年朋友。2005年,何某某因违法获刑入狱后,俞某对何某某及其家人多为照顾。待何某某出狱后,俞某也多次借钱给何某某,甚至通过信用卡、小额贷款等方式贷款借给何某某。2018年,俞某的负债累积至30万元,每月要还款近万元,但何某某每月偿还的钱根本不够。
2018年10月,俞某在某医疗公司做内勤工作,平时接触快递收发业务较多。在此期间,俞某发现快递公司上门收件时很少查验箱子内的东西是否完好。如果保价后的快递出现损毁,就能获得赔偿。俞某觉得是个赚快钱的好办法。俞某把之前做生意剩下的300多个净水器的滤芯拿了出来,其中有100多个是坏的。另外,俞某用单位的合同虚开了一份购买滤芯的合同,并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一张与合同对应的发票。他把滤芯好坏掺杂一起寄走,并与快递公司签订了赔偿款为20000元左右的保价协议。
收到货后,俞某当着快递员的面把箱子拆开,找出破损滤芯并拍照,随后就利用保价协议向快递公司索赔。俞某将此前准备好的合同、发票、物损照片等材料一起发给快递公司,经过多次沟通,俞某就拿到了近万元赔偿款。此后,俞某用同一批滤芯,同样的方式多次实施诈骗,向快递公司索赔数万元。其间,因为担心事情败露,俞某还借用了何某某和其他亲戚朋友的身份证和银行卡,用来收取赔偿款。
2019年8月的一次饭局上,何某某表示要入伙一起干。两人合作之初,何某某负责到外地收发快递、向亲戚朋友借用身份证和银行卡,而俞某提供假合同、负责理赔。拿到钱后,俞某会扣除快递费等成本以及何某某欠的债款,再将剩下的钱分给何某某。做了几单后,何某某学会了全部流程,而俞某也放心让其单干。得到的钱,何某某仍旧交由俞某分配。
今年8月,快递公司收到一笔保价3万元左右的赔偿,在试着故意压低理赔金额至2000元时,没想到顾客竟然同意了。支付赔偿款后,快递公司对理赔快递进行了调查,竟发现有16件快递与这笔理赔有相同信息。由此,快递公司怀疑遇到了诈骗,遂报案。
经查,犯罪嫌疑人俞某单独作案骗得8万余元,其与何某某共同作案骗得金额7万余元。检察机关审查认定,犯罪嫌疑人俞某、何某某结伙或单独,骗取快递公司赔偿的行为涉嫌诈骗罪,对二人批准逮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