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在网约车行业,不少司机表示遭遇过“逃单”。由于车费结算存在漏洞,平台不愿垫付、司机个人不能催收等原因,拖欠的车费往往只能由司机个人“买单”。法律人士表示,谁的漏洞谁来填,司机应积极向平台申诉。(12月25日《工人日报》)
百家讲:
造成网约车乘客“逃单”现象,平台难辞其咎。比如,在网约车行业发展初期,对于乘客欠费问题,各平台大多有垫付机制,而在支付模式未发生明显变化、仍存在“逃单”漏洞的情况下,垫付机制却逐渐退出。加之,各平台对“逃单”处理的态度不同,如大部分平台的处理仅限于发送催款短信,效果并不佳,也纵容了逃单现象。
因此,网约车平台当负起相应的责任。一方面应积极堵塞结算漏洞,另一方面也应在垫付机制上更人性化,对于恶意“逃单”,平台有责任去催要、垫付,甚至依法维权。而那些自作聪明进行“逃单”的乘客,不仅是对司机及平台权益的侵害,也可能涉嫌触犯法律。
从网约车司机角度来看,应该依法诚信行事,切莫“刷单” “绕行”给乘客带来权益侵害。同时,对于自己的合法正当所得,面对乘客“逃单”就没有必要退让,应该通过平台或者其他合法途径伸张自己的权利。网约车司机对恶意“逃单”不容忍、不退让,才能既维护自身权益,又有利于市场规范。——杨玉龙
“痰”:
12月24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值得关注的是,《条例》对随地吐痰、吐口香糖等不文明行为均明确了法律责任,最高可处25元罚款。(12月26日安徽网)百家讲:
文明是一种素养的加成,不随地吐脏东西这种“口中文明”也是一种个人养成的体现。任何恶习的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文明新风的培养和文明治理的见效,也非一日之功。简单而言,要扫除“随地吐”的毛病,建立起普遍的 “口中文明”,也非易事。
一个行之有效也是屡试不爽的办法就是罚款,对不听劝告又管不住自己嘴的人,给予有理有据的行政处罚。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徽此次对“口中陋习”规定法律责任和一定幅度的罚款,是有积极意义与可取之处的。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一规定如何执行到位,任何规定如果在实际执行中落不了地,那就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尽管《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部门为执法单位,也规定了处罚的具体方式和标准,如采取补救措施和罚款等。人们更应期待《条例》的“下文”,如何制定更周到的执法保障规则,并深入探索完善可行执法模式,避免因“执法不能”沦为无力的“纸上规定”。——徐建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