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刘倩雅
随着互联网快捷支付和物流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网上购物应运而生,消费者足不出户,仅凭一台电脑就可以购遍全球。“买买买”的同时,难免会遇到快递延误、包裹丢失等情况,碰到上述问题,消费者往往会拨打物流公司的电话进行核实。谁曾想,犯罪分子竟盯上了这些打电话催件或是投诉丢件的消费者……
“精准”锁定丢件客户 快递公司主动“理赔”
“陈小姐您好,您是不是有一个快递没有收到?”2019年4月,广西的陈小姐接到某快递公司客服的来电,询问她近期是否有未收到的快递包裹,得到陈小姐肯定答复后,客服便承诺会对丢失的快递进行赔付。小心谨慎的陈小姐在电话中与对方核对了包裹的单号、收件地址等资料后,依照客服发来的二维码一步步进行了“理赔登记”。
不久,当手机短信显示银行卡已被划款22000元时,陈小姐才惊觉“中招”了。
让陈小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己确实是丢了件,也的确联系过快递公司要求对丢失的快递进行核实,怎么就遭遇了电信诈骗呢?
陈小姐其实是掉进了犯罪分子精心布置的陷阱。
据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吴海云检察官介绍,以被告人张某义为首的诈骗团伙根据事先购入的当天的某快递公司丢件、延误系统中的问题件信息,安排经过专门话术培训的话务员逐个打电话给客户询问丢件情况,如客户确认丢件,话务员则会按照编排好的剧本,以对被害人进行赔偿为由,“指导”被害人进行“申请理赔”操作。
“爬虫软件”入侵系统 电信诈骗套路多样
诈骗团伙具体是如何一步步诱导被害人“上钩”的?据介绍,诈骗团伙利用的是众多被害人蒙受实际损失,希望获得补偿的心理,主动确认相关资料信息后取得被害人信任,通过微信或者QQ向被害人手机发送钓鱼网站二维码,谎称扫码输入个人信息即可完成理赔申请。
诈骗团伙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秘密窃取被害人的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并登陆其网上银行进行支付,“理赔”心切的被害人往往会直接将交易验证码告知诈骗团伙。
另据张某义等人供述,诈骗团伙还会编造快递公司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合作协议等借口,哄骗被害人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进行贷款,将贷出钱款扣除理赔款后的金额转账至快递公司所谓的“指定账户”,慌称快递公司会帮被害人还款。
以张某义为首的诈骗团伙之所以能够“准确”定位被害人实施“精准”诈骗,关键在于他们获取了快递公司系统内的客户信息。
那么,诈骗团伙手中的客户信息是怎样得到的呢?
据吴海云检察官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往往有较为明确的上下游组织分工,诈骗实施过程中易滋生其他的黑灰产业链,如上游对接专门利用网络技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分子,下游对接专业的“水房” (负责逐级拆分、掩饰隐瞒赃款的犯罪团伙)。
此案中,被告人李某程通过编写“爬虫软件”从快递公司网站上非法窃取客户快递催收件和丢失件等信息,并将上述信息出售获利。几经转手后,以张某义为首的诈骗团伙以10余元每条的价格购入上述客户信息。
本案的另一被告人张某鸿则是伙同他人,利用个人的支付宝账户帮助李某程收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获利的钱款。
成功啃下“硬骨头”全面打击上下游犯罪链
该案是公安部督办的电信诈骗案件,由于团伙和被害人均人数众多,跨省取证困难、电子数据海量复杂,可谓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2020年2月,审查起诉期限临近却遇上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原本的办案计划也被打乱。为了确保案件质量,吴海云检察官即刻进入加班加点模式,梳理证据百余份,整理电子数据数十万条,制定了详细的侦查提纲,引导侦查机关获取、固定相关证据形成案卷三十余本,为案件的顺利起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检察官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该案成功实现了跨省追击、全面捣毁诈骗团伙、全面打击上下游犯罪链。
检察官认为,被告人张某义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技术盗窃或诈骗他人财物,他们的行为均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和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
被告人李某程等人非法获取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第三款之规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被告人张某鸿等人帮助犯罪分子转移赃款,其行为均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2020年12月,经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张某义、谢某兴、谢某敏等人犯盗窃罪和诈骗罪,数罪并罚,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至六年不等刑罚;被告人李某程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一百万元。被告人张某鸿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六万元。其余数名被告人也被判处了相同或类似的刑罚。
检察官提醒:
虽然该案已被破获,犯罪者也都被绳之以法,但可能还有其他居心不良者编织着陷阱。消费者依然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检察官在此也特别作出提醒:
一是需要查询物流信息时,应当通过官方网站或是官方电话进行,遇到“快递” “客服”等售后人员打来的电话,切记先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其真实性,以免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二是不轻信、不点击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链接等,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保管好交易验证码,不透露、不转账。
三是消费者在收到快递后,应尽快妥善处理快递面单,及时将面单上的个人信息进行销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扩展阅读>>>
网上购物已经成了许多人的习惯,在开心购物的同时,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快递客服”“淘宝客服”诈骗案件也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有疑问及时报警。
【案例一】
去年6月12日,市民杨先生在某网购平台购买了价格388元的一件衣服,6月14日中午12时许,杨先生收到一个自称某快递客服的电话,告知他两天前的一个快递在运输中丢失了,并要求杨先生添加他们提供的“某快递客服”微信公众号,以便获得1000元的赔偿。
一开始杨先生看着这个187开头的四川移动手机号,也觉得可疑,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添加微信公众号。接着对方又来电话,称必须按照他们公众号内的具体操作流程填写个人信息,并添加一张银行卡,以便他们将赔偿款转给杨先生。正当杨先生准备按照对方要求操作之时,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刘行派出所民警上门了。
原来,刘行派出所接到了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指令:辖区杨先生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民警上门核实。
民警立即赶往杨先生住所,初步了解情况,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快递丢失”诈骗,并告知杨先生立即停止网上操作,一旦按照“客服”要求,上传了个人及银行卡信息后,银行卡中的资金将全部被转走,即使银行卡中没有资金,诈骗分子也会利用银行卡信息,在多个网贷平台贷款后将资金转入骗子的账号,后果将不堪设想。杨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停止了操作。随后民警还让杨先生加入了“反诈微信群”,群内会不定期地发布一些反诈案例,也可以在线为居民答疑解惑。
安全提示:接到自称快递的陌生电话务必仔细甄别,不要轻信对方加倍赔偿等说辞,切勿轻易添加陌生人微信好友。如果已经加微信了,任何时候都不要在对方发来的网址链接上填写涉及银行账号、支付宝账号等个人信息,注意保护资金安全。
【案例二】
去年12月15日下午,南京江心洲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遭遇电话诈骗损失5万元,需要民警帮助。
原来,当天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侯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某快递客服的电话,说她之前购买的纸尿裤有质量问题,现在可以申请退款。由于对方说出了侯女士订单的详细信息,侯女士信以为真,便按照对方的要求,扫描二维码登录网页后,登记了自己的身份证号、支付密码、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等。但不久后,侯女士接到银行短信,称自己银行卡被转走了5万元。意识到被骗后,她赶紧让老公帮忙报警。
接警后,值班民警第一时间联系了侯某,并驱车赶往侯女士家。到达现场后,民警了解到侯女士卡内一共有12万元,目前已被骗子转走5万元,后续资金还有被转走的风险。于是,民警立即联系防诈中心帮忙冻结银行卡,但得到回复说中心只能冻结嫌疑人的账户,没有办法冻结受害人的。随后,民警又给银行打电话要求冻结侯女士的银行卡,暂时制止了嫌疑人继续操作。
民警带侯女士夫妇回派出所做详细调查时,怀疑嫌疑人有可能会继续利用侯女士的信息,异地登录她的支付账号进行贷款套现。民警立即让侯女士检查自己的支付账号,并修改密码,避免二次损失。侯女士老公立刻登录侯女士账户,发现密码已被更改限制登录。后在民警的帮助下,侯女士向客服提供身份信息,申诉验证,终于成功更改了密码登录上账号。此时,他们发现骗子是把5万元转到了侯女士的支付工具里,还没来得及转出,于是赶紧把钱转到了其他账户。见钱款被追回,侯女士夫妇露出了笑容。
安全提示:在接到陌生电话时,如果对方自称是客服,主动提出理赔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将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交出去。更不要着急转账,可以先到网购平台找店家核实情况后再做决定,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报警求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