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法治故事

钻研4本“情感笔记”学话术

男子一人演全家 诈骗近百万元打赏主播

本文字数:1428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胡佳瑶

努力钻研情感话术、精心打造人生赢家形象欺骗女性,累计骗得被害人近百万元。2020年10月27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郭某提起公诉。

33岁的郭某离异,有一个孩子。平时,他的兴趣爱好就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打赏主播,有时候几千元,有时候上万元,出手颇为豪爽,他本人也很享受挥金如土的感觉。然而,郭某的收入并不能支持他的挥霍,为了继续维持自己的满足感,他走上了歧途……

靠情感笔记“谈恋爱”用美图软件“树人设”

2018年11月,郭某在短视频平台上认识了被害人李彤(化名)。据郭某供述,“为了和对方加深‘感情’我每天都找她聊天,以一个单身男子,非常渴望成家的状态和对方聊天,目的就是想尽快让她对我产生好感。”

郭某这样的做法和急于结婚的李彤心态正吻合。空闲之余,郭某努力钻研情感话术,光“情感笔记”就有四大本,例如“一辈子只爱老婆一人,不得有其他女性联系方式”等情话对着李彤随口就来,哄得李彤很快便和郭某“坠入爱河”。

郭某向李彤宣称自己是饭店和手机店的老板,还用网络图片和用美图软件修过的图“包装”朋友圈,将自己塑造成不缺钱的“高富帅”形象。

郭某还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如百达翡丽和江诗丹顿手表、Gucci项链、Chanel包等高档奢侈品的图片发给李彤,谎称是自己要买给李彤及其家人的。

由于郭某的“话术”了得,李彤一直没有对他产生怀疑,甚至是一些涉及钱的行为。比如,有时郭某会给李彤发一张可怜的小女孩照片,发动李彤和他一起捐款救助贫困孩子,李彤毫不犹豫地就把钱转给了郭某,和他一起“做公益”。然而,这些钱最终去了哪?李彤并不清楚。

为继续哄骗“变戏精”纸包不住火“现真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彤与郭某的联系始终只维持在线上。由于郭某一直推迟见面,李彤渐渐产生怀疑。为了打消李彤疑虑,郭某另行注册微信号,一人分饰郭爸爸、郭妈妈、郭妹妹三个身份继续哄骗李彤。

郭某交代:“我发现使用了长辈身份后,女方更相信我了,之后我就通过父母的虚假身份对她继续骗钱。”

郭某经常以郭妈妈、郭爸爸的身份称李彤为“乖儿媳妇”,言语中透露出他们夫妻俩很喜欢李彤,将来会有大笔钱财留给李彤和郭某,供他们婚后使用。同时,郭某用自己的身份和郭爸郭妈郭妹妹的身份“里应外合”,诱导李彤逢年过节要多多“孝敬”父母。

这番操作让李彤彻底掉入情感陷阱,觉得自己很受郭某家庭的喜欢,出于讨好和维持关系的想法不断打钱给郭某。

然而,终究纸包不住火,这段“感情”持续了8个月,李彤已陆陆续续给郭某转账共计90余万元,郭某却一直不肯与她见面。李彤怀疑自己被骗,于2019年7月向公安机关报案。

郭某到案后对自己欺骗李彤的行为供认不讳,并主动供述他还用相同的方法欺骗了被害人张晴(化名)10万余元。而郭某骗来的近百万元中,有近90余万元都被他“潇洒”地用来打赏直播平台的搞笑主播了。

检察机关认为,郭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已涉嫌诈骗罪。经审理,去年12月3日,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检察官同时提醒,网络交友骗局层出不穷,诈骗分子多以“恋爱交友”为名,欺骗受害者的感情和财产。

警惕情感诈骗首先要培养防骗意识,不要轻易转账。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勿让他人有可乘之机。此外,也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盲目轻信“高富帅”“白富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故事 B04 男子一人演全家 诈骗近百万元打赏主播 2021-01-08 2 2021年01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