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法治报通讯员 陈凤
在人民警察中,有一群特殊的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他们不像公安警察那样为众人所知,他们长年坚守在法院的安检口和法庭,往返于法院和看守所的路上,默默尽忠职守,守护着法院的安全,承担着保障公平正义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
2020年,在原有上海法院司法警务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着手建设和完善司法警务信息化平台,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安全保卫、庭审保障、警务管理等领域的高效应用。目前,新的司法警务指挥管理平台已经在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试运行4个多月,下一步,将在继续优化、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市法院推广应用。
“一定要实用”
原有的上海法院司法警务管理平台已经是法警的“老朋友”了,投入使用至今已有15年,包括警务安排、警务申请、警政、执行、远程、警保等10余项功能。因为界面首页的图片很像一只大眼睛,法警们都亲切地称呼其为“大眼睛”。
然而,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不断推进,“大眼睛”日渐不能满足法警高效工作的需要。很快,上海虹口法院就成立了警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院长肖晚祥任组长。“一定要实用。”这是肖晚祥最注重的一点。为切实做到从实际出发,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听取一线法警的意见。
“警队领导如何实时掌握全院情况?”“重点人员来院,或者人员大规模聚集,能否及时发现?”“想要调看现场视频,是否可以马上看到?”法警们根据工作中会碰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各种需求。
作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上海高院信息处应用管理科科长陆诚几乎次次参会。在她看来,警务信息化系统与审判管理系统、诉讼服务系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需求。“警务工作需要很多硬件,比如监控探头、门禁卡、安检、囚车GPS信号等各种设备,”陆诚说,“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单纯的软件系统,而是要与已有的硬件设备做联动,因此,实时指挥、系统集成、智能辅助,是警务信息管理系统最重要的三个特点,也是技术上最需要突破的三个难点。”
经过近半年的实地考察、交流沟通,难题被一一破解,2020年9月,虹口法院司法警务指挥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新警务平台)上线试运行。
“安全工作是1,其他是后面的0”
直观便捷,是虹口法院法警赵京海最喜欢新警务平台的一点。
在虹口法院的综合指挥中心大屏上,记者看到,平台共分为预警信息、安全保卫、庭审信息、重点监控、来院人员、诉讼服务中心、消防管理、警力部署、移动警务、囚车即时监控、车辆定位共计11个板块。显示屏界面排布注重功能性和直观度,挑选各系统内的关键字实时更新展示于屏幕上,其他数据使用超链接进入各子系统二级菜单,通过多屏组合画面的形式实时展现,实现了警务指挥点对点、可视化。
指挥调度,掌控全局,分派警力是虹口法院法警大队政委张福妹的主要工作。“以前收到的信息来源很多元,有口头报告,有电话报告,还有微信报告……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哪里需要支援、法警在哪个岗位、处置什么任务,都一目了然。”对张福妹来说,整个警队的工作状态和“力量编程”,都在她的掌握之中,指挥效率大大提高。
安检工作是法院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守护法院安全最关键的关口。对此,虹口法院在高院信息处的支持下,对“访客系统”进行了优化,新增“不良行为登记”,采集来院人员的异常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新警务平台还具有较高的灵活度,各法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哪些数据展示在大屏上,“我们希望这个平台不仅适用一家法院,而且能够在全市法院进行推广使用。”上海高院法警总队总队长王德成说。据悉,根据全国法院智慧警务暨“六专四室”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和最高法院《关于加快推进人民法院司法警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意见》要求,上海高院将在全市法院统一智慧警务平台,全面推进警务指挥中心场所建设,进一步推进“上海版”智慧警务建设成果的转化应用。
“安全工作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如果安全事故频发,法院工作没法开展,公平正义更加无从谈起。”肖晚祥表示,“希望能够借助警务信息化平台,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警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打造高效高质的警务保障力量,服务保障新时代法院审判执行工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