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侵犯商业秘密案:“内鬼”参与超8成

上海检方为企业营造刑事、行政、民事三合一立体检察保障

本文字数:2813

上海检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商业秘密集中宣传月启动

上海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法治报记者  夏天

网络游戏《XX传奇》前端代码泄露后,摇身一变成了《XX战士》并于多平台上线发行,还挣了140余万元。但最终,被上海检方以侵犯商业秘密罪提起公诉,并获法院依法支持,不法分子不仅被判有期徒刑,其违法所得也被悉数罚没。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秘密作为企业拥有的一种技术或经营信息在竞争中的价值更为凸显。与此同时,上海市检察机关自2010年以来,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受理量呈波动上升趋势。

日前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本月起,全市检察机关将紧密围绕各区域战略任务、产业特色等区域要素,因地制宜,开展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主题宣传活动。上海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心立足本市近10年来办理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编撰了《商业秘密主要法律规范指引》《商业秘密案例》两本手册,以提高企业保护商业秘密、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

窃取代码开发“孪生”网游

“被告人陆某甲成立了某公司,后其违反与原工作单位签订的保密协议,使用原单位研发的《XX传奇》游戏的前端代码,开发《XX战士》游戏并上线运营。”据本案公诉机关虹口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施丹披露,本案另一名被告人陆某乙,明知上述前端代码为原工作单位开发且签订过保密协议,仍帮助陆某甲在某公司的上述游戏中予以使用。经统计,某公司通过《XX战士》在各个平台的发行,违法所得人民币140万万元。

施丹指出,本案是少见的将游戏代码认定为商业秘密的刑事案件。“因为大部分游戏开发企业往往会选择将游戏作为著作权进行保护。但本案中,被侵权企业在开发游戏的过程中选择对游戏软件代码重要部分以技术秘密形式予以保护。被侵权的代码,实际上是承载游戏整体运行的多个重要技术密点集成,因此,被侵权企业对程序代码采取了相对有效的保密措施:该公司与本案被告人均签订了保密协议,明确其不能使用涉商业秘密的代码,且在SVN服务器上设定账号和密码,仅提供给开发项目组成员,并在离职后回收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办公电脑。同时,本案被告人通过窃取核心代码,开发出了一款高仿被侵权企业游戏的游戏,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因此,检察机关认定被告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经虹口检方提起公诉,法院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分别判处陆某甲、陆某乙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40余万元。

检方表示,近年来,我国游戏行业蓬勃发展,《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我国游戏用户已达6.4亿人,2020年游戏产业实际销售收入达2786亿余元,我国游戏研发体系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准,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本案也反映出,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商业秘密及接触使用对象,采取不同形态的保密措施。鉴于游戏产业研发人员流动性大,且拥有比较专业的计算机技能,游戏开发企业除了对存储游戏代码的服务器、电脑进行监管之外,还应关注开发过程中的电子数据流转,从后台监控数据是否通过电子邮件、社交软件或者硬盘拷贝等方式进行复制传送。大量案件中均出现通过互联网传输或者硬盘拷贝等看似老套但“百试不爽”的路径非法获取商业秘密,企业应当予以关注。

被侵权单位缺乏保密措施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产权在解决国际经济纠纷中的角色越发重要,而商业秘密作为企业拥有的一种技术或经营信息在竞争中的价值就更为凸显。”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副检察长谈信友说。

根据上海检方对2010年至2020年十年来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所作分析显示:2010年以来,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受理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尤其2018、2019年大幅增长,2020年案件受理数量虽较2019年有所下降,与历年相较仍呈上升趋势。同时,犯罪数额、罚金数额均呈现高位态势。已判决案件的犯罪金额最高达3545万元,最低54万元,平均犯罪金额465.2万元。平均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单位最高被判处罚金1900万元,平均罚金648万元,个人最高被判处罚金510万元,平均罚金21.5万元,这些也从侧面反映出商业秘密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的经济价值。

那么,哪些人是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主力军”呢?谈信友披露,侵权主体以内部人员为主。仅2019年全市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内部员工直接主导或参与商业秘密泄露的占比高达84.62%。“这些企业内部员工有的直接负责商业秘密的研发或管理,有的利用职务便利接触、窃取商业秘密,并采取内外勾结、另立门户、跳槽泄密等方式,将掌握的商业秘密非法披露或使用。”同时,案发集中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检方受理商业秘密案件中涉及技术秘密案件量占比75%,涉及经营秘密占比34%,同时涉及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占比9%。

相对的,检方发现被侵权单位往往缺乏与商业秘密相匹配的保密措施。“不少权利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措施存在明显盲点和漏洞,甚至未对自身的企业商业秘密核心秘密点进行明确、保密规定仅仅是口头约定或仅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笼统规定保密责任等。同时,电子邮件发送、U盘拷贝、微信或QQ群等办公方式越来越普遍,尤其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依赖于这些灵活的网络办公模式,企业权利人未及时对这些存在泄密高风险的办公方式设置对应的保密措施,往往导致一些重要的技术秘密文件或者客户信息被窃取和泄露。”谈信友说。

打造刑、行、民三合一立体检察保障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商业秘密已经成为了企业保护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作为企业创新、市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在创新成果保护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胡春健表示,在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上海检察机关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强化商业秘密保护司法方面积极发挥重要作用,保障上海合法正当的创新秩序和卓越的投融资法治环境。

针对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新颖性高、专业性强等特点,胡春健表示,上海检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检察官的整体专业素养。上海检方还发挥指控犯罪的职能,加强对疑难复杂、新类型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研究,用好适时介入的黄金时间段,坚持以审判为标准,充分发挥捕诉一体化办案优势,确保打击质效。

上海检方搭建了商业秘密刑事行政民事保护协作平台,近年来不断探索强化违法犯罪线索双向移送工作,同时办案中发现的对不构成犯罪的侵犯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行为,交由行政机构进行后续处罚,对不属于行政违法或刑事犯罪但可能侵权的,建议权利人通过民事诉讼获取救济,后续跟进诉讼监督,打造刑事、行政、民事三合一立体检察保障。

由于被侵权单位往往缺乏与商业秘密相匹配的保密措施,上海检察机关建立了临港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虹桥商务区及各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重要功能区检察官办公室、服务基地等,积极推广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机制、有效保密措施,推动企业加强商业保密保护机制建设工作。上海检方还坚持在办案中发现社会治理点,积极制发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堵漏建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侵犯商业秘密案:“内鬼”参与超8成 2021-01-19 2 2021年0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