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如何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民盟上海市委建议:

政府“托底”社区教育 开发老人APP

本文字数:994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数字化城市转型时代,如何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十四五”时期,如何着力破解老年教育“一座难求”“只读书不毕业”“线上困境”等难题?在即将召开的上海两会上,民盟上海市委拟递交提案,建议政府做好“托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同时,鼓励社会多开发“申程出行”之类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

“我们的城市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如电子支付已经成为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硬件。但遗憾的是, 这个转型将我们的一些老人无情地抛弃,怎么办?”民盟上海市委在提案中认为,唯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

和我国其他大多数地方相比,上海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对老年教育的关注、布局和发展,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上海逐渐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如2019年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增长至35.2%,上海老年教育体系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挑战更加严峻:“一座难求”与“只上学不毕业”的难题依然存在,“线上教育”“移动终端”的实际使用率不高,基层老年教育机构办学分布、办学条件、服务能力仍存在缺口……

为此,民盟上海市委建议,政府做好“托底”,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功能。政府应继续将老年教育纳入公共服务,扩大对街道和居委会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使社区有实力整合全社会老年教育资源。提案称,要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促进职业院校、业余大学、成人高校、普通高校及社会办学机构等教育资源开放。

此外,提案还建议紧跟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大力发展适合于老年人的各项教学手段,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做好老年教育资源更有效的聚集、调配和推送,推进老年教育在基层的不断延伸与覆盖。鼓励全社会多开发“申程出行”之类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

提案同时建议,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为老年教育服务。要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积极投身老年教育事业,推动学有所成和学有经验的学员转化为老年教育的老师与管理者;加强对初老老年人的职业培训,支持他们转化为社会志愿者,服务老年教育和社会发展。

民盟上海市委认为,发展老年教育,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可持续、多层次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全社会应共同行动起来,完善老年教育供给体系,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努力让所有老年人“学乐有为”的愿望照进现实。

“要做好老年人教育事业,让每一位老年人顺利跨越数字鸿沟。”提案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政府“托底”社区教育 开发老人APP 2021-01-20 2 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