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投诉分析

中消协发布《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如何应对新业态消费纠纷

本文字数:1513

  □法治报记者徐慧

直播带货、网络游戏、校外培训……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82249件,解决749317件,投诉解决率76.2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6393万元。

报告显示,当前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等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等娱乐消费日渐增多,由于交易参与主体多、法律关系复杂等原因,相关投诉亟需引起各方重视。

网购直播带货  问题多

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网红直播成为网络购物的发力点。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部分主播存在夸大或虚假宣传等问题;一些电商经营者拖延或拒不履行合同约定;有些电商经营者不承担售后服务义务;网购协议暗藏不公平格式条款,消费者往往未加关注或不能完全理解协议的具体内容,导致后期维权陷入被动;个人信息泄露,商家促销短信不胜其烦。

中消协建议:

《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等法律规定对电子商务经营者责任有明确规定,直播平台、带货主播、平台内经营者等各方主体应依法落实相应义务,切实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加大对直播平台、主播、经营者的审核、监管力度,明确直播带货视频的保存期限,相关主体的证据提供义务;强化直播平台责任,加强对不法直播行为的查处,完善信用惩戒措施,对严重违法的责任主体实施市场禁入。对于直播购物,消费者要避免盲目凑单,拒绝私下转账,慎用专拍链接,防范网购骗局。

视频网游充值  纠纷多

在线视频、网络游戏纠纷方面,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购买视频网站会员后,观看热门影视剧仍需单独付费;一些视频APP推出免费试用活动,到期默认自动续费,消费者忘记关闭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未成年人大额充值纠纷多,家长要求退款难;网络游戏经营者利用不公平规定,侵害消费者选择权、财产权;网络游戏道具抽奖概率不明,引发消费者群体投诉。

中消协建议:

网络视频平台提供会员服务应诚信经营,一次性告知会员权益和收费标准,不应在收费后另行限制会员权益,额外收取事先未予明示的费用。直播平台、网络游戏经营者应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登录、充值、防沉迷等要求,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节目、游戏。家长也要尽到监护责任,向孩子传递合理消费观,加强银行卡绑定、账户信息查询和支付密码管理。发生不明大额充值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收集账户消费明细、监护人不知情的证据、未成年人与经营者的聊天记录等,依法投诉维权,或向法院起诉。

校外培训机构“跑路”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受到较大冲击,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加速。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培训机构频频倒闭、跑路,没有善后措施;培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与合同约定不符,课程缩水,师资不稳定;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或虚假承诺;培训机构资质不健全,甚至没有相应资质;服务合同含有不公平格式条款,消费者退款难;线下培训转线上,单方变更服务协议;培训机构乱收费,不开具正规发票;部分培训机构诱导消费者办理“培训贷”。

中消协建议:

校外培训机构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规定,杜绝虚假宣传,严格履行约定,执行收费政策,加强预付费管理,做好安全保障,妥善化解纠纷。建议有关政府部门严格审批管理,完善准入退出制度,对于涉嫌虚假宣传、无资质经营、超限或变相多收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加大惩戒力度,依法严肃处理。消费者要慎选培训机构,详查证照资质,细化合同约定,不要听信口头承诺,不要一次性预交全部费用,谨慎办理“培训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投诉分析 13 如何应对新业态消费纠纷 2021-03-12 2 2021年03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