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陈卫锋
“喜提”二手奥迪车后,刘先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仅仅开了约80公里后,该车方向机就出现故障,需要花费数万元进行更换。然而,就在数天前,一家宣称包含“318项全方位检测”的第三方独立机构,经检测后,却认定该车状况“正常”。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刘先生一纸诉状起诉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要求该检测机构承担车辆方向机维修费11000元,并返还部分车辆检测费1500元。
近日,经法官主持调解,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不过,案件虽然结案,但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远远没有结束。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为了降低该鉴定机构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上海浦东法院发出了一份司法建议书。
2020年6月,在一家二手名车行,刘先生看中了一辆2016款的奥迪Q 7。在该车行展厅宣传页上,一家二手车检测机构引起了他的兴趣,不仅2000元的检测价格让他觉得可以接受,而且“第三方独立检测”“318项全方位检测”等表述更是让他蠢蠢欲动。于是,刘先生抓紧预约,该机构的工程师也马上来到车行,就地对车辆进行了检测,并告知车辆一切正常,之后会有详细的检测报告。当晚,他就向车行支付了购车定金。
然而,仅仅开了约80公里后,这辆车的方向盘处就传来阵阵异响。4S店送修的结果更让刘先生大跌眼镜:方向机有故障,需要更换,报价约为3.5万元。检测机构表示,因车行内条件限制,检测时进行的是静态检测,所以检测的结果才显示“正常”。这显然无法说服刘先生,他将这家检测机构起诉至上海浦东法院。
刘先生诉称,尽管对方一再声称因条件限制,工程师没有办法进行“动态检测”,这才导致方向机的故障没有被及时发现。但是,自己并未被告知,二手车检测有所谓的动态、静态的区别。
经主审法官彭思琪主持调解,原告考虑到方向机维修费用尚未实际发生,遂同意与被告达成调解协议:由检测机构一次性返还刘先生车辆检测费用1000元。
双方虽然调解,但是该案背后反映的问题却引发了法官的持续思考:消费者在购车前选择第三方鉴定机构,是出于对车辆性能和安全的考虑,假如车主没有及时发现方向机上的故障,一旦在行驶途中,特别是高速公路等特殊路段发生转向失灵等突发情况,后果不堪设想……当“318项全方位检测”还不能保证车主安全出行的基本需要,所谓的“安全”也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上海浦东法院于是第一时间向该公司发出司法建议书。针对该公司在车辆检测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合同条款不明确、车辆检测程序不够规范、与消费者缺乏及时有效沟通的情况,提出三项建议:更新合同文本,明确免责条款的适用范围;规范车辆检测程序,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树立服务意识。
近日,该检测机构回函表示,感谢法院对公司机动车检测业务开展的关心与支持,对于法院发送的司法建议,公司高度重视,并已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