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日前,浦东新区举行“五票统筹”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浦东新区建交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树逊介绍了浦东新区“五票统筹”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五票统筹”已在浦东顺利进行,并助力沪南公路工程等项目加速建设。浦东新区多位政府官员表示,未来还希望“五票统筹”可以在长三角地区推进实施。
这5种“票据”被业内俗称为“地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房票”(征收安置房源指标)、“水票”(水系占补平衡指标)、“林票”(林地占补平衡指标)、“绿票”(绿地占补平衡指标)。这“五票”是修路架桥建厂造房等重大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的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
早在2020年2月,浦东新区政府就出台了《浦东新区政府投资项目资源性指标统筹配置实施办法(试行)》,旨在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对资源性指标配置效率和政府投资效益。
为保证“五票统筹”的顺利进行,政府部门也进行了多项协调工作。原来由建设单位“挨家挨户”去各指标管理单位协调落实资源性指标,变为现在由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统筹筹措提供资源性指标,并强调计划性,资源配置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以沪南公路(闸航公路-G1503)为例,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8.7公里,布置双向6车道,总投资约47亿元。由于搭上了新区“五票”统筹的快车道,只用了10天就完成资源性指标征询及匹配工作,不再像过去那样等“票”开工。
为推动“五票”所涉及的各项资源高效科学配置,2019年起,浦东新区探索实施“五票”统筹,将原来的建设企业“上门求票”转为指标管理部门“主动供票”,为推动重大工程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做好“店小二”,为推动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支撑。实施“五票”统筹以来,2020年,有262项重大工程实现“地票”、“房票”应供尽供,“水票”、“林票”、“绿票”基本落实,共计完成开工35项、竣工43项,年度完成投资超年初计划7%。同时,项目储备周期大为缩短,2020年一年时间即完成60%的“十四五”重点项目储备任务,为后续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夯实了基础。
据悉,由于“五票”的审批涉及多个部门,浦东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系统由此构建,将“五票”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将配票全过程移至线上,确保“五票”配置落到实处。目前,浦东新区相关部门正进一步打磨打造好“五票”统筹机制,加快建立“五票”项目储备库和实施库,开发“五票”应用场景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优化配票决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