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法苑周刊

严惩虚假诉讼

本文字数:556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数量逐年增加,类型日趋广泛。这在民间借贷、以物抵债、破产、第三人撤销之诉和执行异议之诉中反映尤为明显。

虚假诉讼现象不仅严重侵害当事人及案外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正常的诉讼秩序,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破坏了社会诚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为治理虚假诉讼乱象,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文件和司法解释,构建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的长效机制。各地法院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020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和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同时对鸿基米兰开发公司涉及虚假诉讼的系列案件作出宣判。认定63件案件系虚假诉讼,对鸿基米兰开发公司罚款6300万元,并将各案涉嫌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这是近年来人民法院针对虚假诉讼行为开出的最大“罚单”。

虚假诉讼行为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既有当事人利用现有证据,捏造事实,提起虚假诉讼;也有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案外第三人的利益;还有当事人与案外人之间恶意串通,提起虚假诉讼,损害另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等。

实施虚假诉讼行为,有的是为了追求非法的财产利益,有的是为了逃避国家政策的规制。本期封面故事就是一起为了争夺遗传而引发的虚假诉讼案件。王睿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苑周刊 B01 严惩虚假诉讼 2021-04-07 2 2021年04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