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一次刮骨疗伤的自我革命,也是一场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青浦区委政法委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从为民办实事入手,用“加减乘除”运算符来回答时代考题,抓实教育整顿工作。
做“加法”:筑牢政治忠诚 为群众办实事
“政法队伍是法律的执行者,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这就要求我们每干一件事、每办一件案子,都要经得起人民的审视,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开展教育整顿,就是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更好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一场特殊的党课正在举行,讲课人就是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她为青浦区全体政法干警上了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题党课。她强调,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检验全区上下特别是政法队伍的政治大考、忠诚大考、党性大考。
这样的“党课”在青浦区各个政法单位持续开展。记者从青浦区委政法委了解到,青浦区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了多次专题党课,“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已经深植进全体政法干警的脑海中。
在青浦区教育整顿办相关负责人看来,政治学习与工作履职不应成为“两张皮”。“许多政法单位都是直接面对老百姓,更应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该负责人表示,要将依法履职、为民办实事上升到政治忠诚的高度,把中央要求与百姓需求相结合,立足实际,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来体现教育实效,让群众感受到新面貌和新气象。
做“减法”:优化流程 减少群众不满意
“在自己的岗位上履好职,办好每一个案子就是为民办实事。”该负责人指出,政法干警在工作中,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做好“减法”,减少群众不满意,简化不必要的流程。
“一到上下学时间,学校周围的交通就很混乱,给孩子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在教育整顿征求意见期间,青浦毓秀学校反映周边交通秩序混乱。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青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机动二大队迅速会同支队相关部门,多次实地踏勘现场,研商优化方案。4月6日下午,大队通过协调,对毓秀学校门口的人行横道线等交通标志标线重新规划、设置,使其更为合理。通过上述措施,有效减少了毓秀学校的交通拥堵程度,提升通行能力,得到校方、家长及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3月11日,身处松江区的夏律师足不出户完成了青浦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刑事案件阅卷工作。夏律师能够如此高效地完成阅卷,得益于青浦区检察院开通的律师互联网阅卷系统,律师阅卷实现了从“现场阅卷”到“网上阅卷”的华丽转变,将“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也不用跑”。
做“乘法”:延伸服务职能 提升司法效能
青浦区政法干警坚持在实践中彰显学习成效,发挥“乘法效应”,将为民办实事作为教育整顿的实践课堂,学以致用。
听障人士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平时只能依靠手语交流,外出办理事务时,往往沟通不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青浦区司法行政综合法律服务中心上线了一项新的服务功能——手语在线翻译,进一步打造无障碍办事环境。
该服务是通过视频终端向12345发起视频邀请,由12345专设的专席人员通过摄像头与听障人士进行手语沟通,再由12345专席人员及时翻译给工作人员,满足听障人士即时即景沟通需求,实现特殊人群办理业务“无差别”服务。
一双手的背后是一个城市的温度,但一个有温度的城市背后绝不仅有一双手。青浦区司法局始终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做“除法”:堵住漏洞 做实问题整改
青浦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查纠整改上做“除法”,引导干警以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践行好初心使命。
4月14日上午,青浦区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律师代表、人民陪审员代表、特约监督员代表及第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的部分代表等,反馈意见建议的整改情况,并再次征求对青浦区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的意见建议。
区政法各单位对第一次征集到的意见建议逐一作反馈。与会代表围绕进一步强化法治宣传引导、加强政法队伍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培养、体现执法司法温度、畅通案件办理程序信息通报渠道、优化便民利民举措等提出了意见建议。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副组长姚少杰,区法院院长、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副组长麦珏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作了现场反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