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如果说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开天辟地”,那么中共二大的召开就是“伟业初成”——在中共二大所在地辅德里,党章诞生,组织形成。
从一大所在地树德里到二大所在地辅德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百年前,那些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风云诡谲的暗战中劈开天地间的一线光明,如何以个人肉身乃至几代后人的无望期盼换来党章保全、家国幸福……建党百年之际,首部聚焦中共二大的“非虚构戏剧” 《辅德里》近日启幕,一共将在大宁剧院演出4场。
陈独秀、李达、王会悟、王尽美、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100年前,这些革命先辈们个个都还是“90后”;100年后,舞台上,这部戏剧的主创及角色扮演者亦均为“90后”。跨越百年,“90后”与“90后”仿佛进行了一场时空对话,以此向革命先辈们致敬。
坐在剧场里,当《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歌声响起,会真的令人扪心自问,我们现在身处的美好生活的源头和初心到底由谁赋予?
“真实历史”最感人
“辅德里,这个地名具有召唤性,石库门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出发地,且有上海基因。”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
位于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号)的中共二大会址,不仅是党章诞生地,也是平民女校校址——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也是人民出版社社址,在此出版了15种革命理论书籍,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
由静安区委宣传部、静安文旅局出品的《辅德里》,是第一部反映中共二大的舞台剧,也是首部聚焦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以中共二大会议所产生的文件为主线的非虚构戏剧。该剧聚焦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二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的历史进程,以党章的诞生与守护为脉络,呈现100年前革命者命运、出路、使命和爱情。
“非虚构戏剧”这个品类的定义,就确保剧目中所有的文字,都不是虚构的。该剧制作人李东曾经担任过舞台剧《战马》的中方制作人。他表示,真实、精准地传递史实信息,是第一要义。“在全面开展党史学习之际,希望这部非虚构戏剧能让观众感到好听、好看、好懂;从而做到入耳、入眼、入心。”
据悉,剧组确保剧中出现的文字、对白等语言,都有历史出处:例如,在该剧第12场《重逢》中,毛泽东有一句台词:“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据党史专家透露,这句话出自毛泽东写给李达的一封信,“潜台词”是召唤李达速速前往解放区参加重要工作。
导演、总叙事牟森表示:“1993年王会悟去世,同一年,上海要建造南北高架,在拆迁的进程中,辅德里得以保留——历史本来就有的命运感、戏剧性,是我们编造不出来的。”
“我们一度考虑过虚构,但是在过程中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去创作、去虚构,都不如历史真实来得更为感人。”青年编剧吴冰告诉记者,因此,剧组最终决定做“历史的收集者”。“我们就是整理、挖掘了历史故事。”吴冰说。
打造红色IP品牌文化
大幕拉开,铺满天幕的视频叠化出上海地图的“生长”,展现出辅德里位于1993年启动的“申”字南北高架工程的中央位置。天幕前的三角钢琴前,同一年95岁的王会悟回忆起与辅德里相关的点点滴滴……故事就此开始。
18位一专多能、一人多角的白衣演员形同“雕塑”,在如电影音乐般的音乐中,让革命先辈们从历史中“复活”,“动态油画”“活动雕塑”等有仪式感、经典感的场面,完成对舞台视觉的美学重塑。
该剧总叙事、导演牟森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探索道路上的先行者之一。他对该剧的定位是:“叙事性内容、歌唱性台词、雕塑性身体、总谱性歌唱”。因而,全剧的结构更接近于奏鸣曲,演员时而成为歌手以宣叙调来叙述故事,时而成为剧中角色以咏叹调表达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主创人员及演员均为“90后”。“这是一部传达、展现年轻审美,呈现出兼具主流价值与年轻审美表达的红色戏剧。”制作人李东表示。
其实,《辅德里》不仅仅是一部有着时尚审美的红色戏剧,还是一个红色IP。围绕“辅德里”这个IP,静安区联合李东团队还打造了一个“五星计划”——这个红色五角星的五个点,构成了辅德里IP品牌文化的五大要素:舞台剧;一部同名高清戏剧电影;一个红色文创市集;一个微缩模型展;一部出版物。目前已经落实的就有“展演合一”的舞台剧,微缩模型展与红色文创市集,正在筹备的是高清戏剧电影和出版物。
《辅德里》微缩模型展除了展现石库门中的历史瞬间以外,更是通过微缩模型与手提箱结合的手段,重现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的传奇故事。以手提箱为线索,党章守护者张人亚与党章的命运紧紧串联。党章诞生与印刷厂相结合,意味着革命火种的传播,革命之火,生生不息。模型还以张人亚老家后院为场景,用黄昏的光影对比体现悲壮神圣之感。同时,模型将张人亚生前珍贵的活动影像和中共二大纪念馆党章墙并置在同一空间,使党章守护者与党章产生时空对话,向历史致敬。
据悉,微缩模型展还将随着《辅德里》剧目的巡演而一同巡展……最终,回归中共二大纪念馆。
主办方表示,以“辅德里”为红色IP的全新理念,对于今后在年轻一代中推广、传播主流价值观,有着仿佛破冰前行般的引领价值、榜样模本。
对话>>>
《辅德里》剧中,陈独秀、李达、王会悟、王尽美、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与第一份党章的守护者张人亚等是主要人物。
首演现场,主办方特地邀请到了陈独秀、张人亚的后人前来观演。观演前,记者分别采访了他(她)们。
陈独秀孙女:
“一部戏剧对年轻人的影响,要比一本书深远”
“一部戏剧对年轻人的影响,要比一本书深远,艺术的形式也更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专程从安徽赶来的陈独秀孙女陈长璞告诉记者,她对于这部戏心怀期待。
陈长璞说,她常常会读爷爷陈独秀的著作,尤其对与青年相关的内容印象深刻。夜深人静时读起,常常会拍案叫绝:“爷爷真了不起,百年前的文字掷地有声,现在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她看来,通过戏剧的表现形式,可以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过去的这些先人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他们连性命都不要,他们连自己的家都不顾,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他们宁可牺牲自己,都要为老百姓带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的精神,值得传承。”
张人亚后人:
“守护历史,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我小的时候一直听爷爷讲,说你们有个二公公老早就参加革命去了。”张人亚侄孙张建一向记者透露,当时张人亚为了守护党章,拿到乡下交给了自己的父亲,从此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一直到解放以后,张人亚的父亲等儿子回来一直等不来,就把衣冠冢里的东西拿出来了,交给我的爷爷。”张建一表示,对这个戏抱着很大的期待。“很想让现在的‘90后’看看,百年前风华正茂的年轻革命者的舞台形象。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守护党章的故事,激励我们更好地奋进。”
张人亚侄孙女张霞民说:“张人亚守护党章,我们后人守护张人亚的革命历史,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