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翟梦丽
昨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记者从上海市公安机关、上海市检察机关获悉,去年,本市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侵害对象越发多样,高附加值产品逐渐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目标。而他们的作案手法也越发隐蔽,“伪原创” “两张皮”等现象逐渐增多,针对此类犯罪的打防难度与日俱增。
为此,上海警方全力开展“动态隐患清零”工作,紧密联动市场监管等行政监管部门,针对侵犯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犯罪开展全领域、全环节打防管控,构建起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严密网络。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侦破了一批侵权假冒类案件,累计保护了18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法权益。而上海检方也构建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专业体系,同时全覆盖推进权利人告知工作,累计告知1169名权利人。
上海警方打击首例“三端互通”山寨网游
近期,上海警方经过4个月缜密侦查,在广东、江苏警方的大力配合下,成功侦破新《著作权法》修订后全国首例“三端互通”修改源代码侵犯网络游戏著作权案,抓获谢某、刘某2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存储侵权数据服务器10台,关停侵权游戏70余款。案件告破后,权利公司特向市政府发来感谢信,信中表示:“上海警方在新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面前充分发挥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精神,感谢警方为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所做的辛苦付出,感谢上海市政府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的重要保障。”
去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在工作中发现,市面上多款私服游戏画面效果与某网络公司旗下某款ARPG类网络游戏具有极高相似度,且经警方深入调查发现,上述私服游戏与正版游戏仅设电脑端游不同,其在电脑、IOS、安卓三端均设有端游,可能侵犯著作权。警方随即开展立案侦查。
从其中一款私服游戏的宣传网站入手,警方迅速查明了该网站实际经营人是位于江苏的刘某。通过侦查,警方循线发现刘某是从位于广东的谢某处购买了全套游戏资源。
经查,自2018年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谢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未经权利公司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自行编制游戏代码,提取正版游戏图片素材,整合包括程序代码、游戏图像、音频文件等在内的全套侵权盗版游戏资源后,以2000元的价格对外出售,供他人搭建侵权盗版游戏,并从游戏非法获利中抽取30%的提成。犯罪嫌疑人刘某从谢某处购得游戏资源后,私自搭建服务器,开发上线侵权盗版游戏,并通过收取玩家充值金额的方式非法牟利。
据介绍,该案是全国首例以“视听作品”认定侵权盗版游戏的样板案例。在案件侦办过程中警方发现,犯罪嫌疑人通过蓄意修改游戏源代码的方式逃避打击,但开发上线的游戏在角色、道具、地图、建筑、特效等画面效果上均与正版游戏高度契合,具有同一性,已涉嫌侵犯著作权犯罪。
2020年12月,警方在广东、江苏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谢某、刘某。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上述犯罪嫌疑人以涉嫌侵犯著作权罪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下一步,警方将持续深挖侵权犯罪线索,全力保护知识产权。
检方打击“伪原创”侵权
2018年初,杨某、吴某某、张某某在未经日本株式会社万代(以下简称“万代公司”)许可的情况下,从其创作的“S. H. Figuarts ALPHAMON” (中文名“阿尔法兽”)美术作品获得素材,由张某某通过电脑绘图和建模形成设计图纸和立体玩具模型和配件,并由杨某以“百变钢铁忍者”为作品名称,将主体玩具模型在国家版权局申请美术作品登记。
2018年5月左右,由杨某对接叶某某,在叶某某经营的模具制品厂内制作模具后生产上述“百变钢铁忍者”、与“阿尔法兽”高度相似的零配件,并分别以销售品和非卖品分开包装发货至董某某经营的网店。
2019年6月,董某某陆续将销售品和非卖品捆绑发货给消费者,非法经营额共计200余万元。经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鉴定委员会鉴定,“非卖品”盒中的手臂与头部组件与销售盒中玩具模型进行组装后,与万代公司的“阿尔法兽”玩具基本相同,构成复制关系。
2019年11月,奉贤区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杨某、吴某某、叶某某、董某某、张某某以侵犯著作权罪提起公诉。2020年4月,一审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分别判处杨某、吴某某、张某某、叶某某、董某某有期徒刑3年,宣告缓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法院判决宣告后,被告人均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上海检方表示,本案中涉案玩具模型采用拼装玩法,虽以玩具主盒与非卖品的形式分开发货,但在必然能够拼装成与权利人产品实质性相似产品,且有证据证明卖家、玩家均以被侵权产品为假冒对象或购买目标的情况下,检察机关注重侵权产品实质性审查,准确区分“演绎”与“复制”行为的界限,认定被告人行为构成实质侵犯著作权。同时,注重审查事先共谋以及主观明知程度,准确认定犯罪产业链中的共同犯罪。在准确认定犯罪事实的同时,对于积极退赔、得到权利人谅解的犯罪嫌疑人积极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既为权利人追赃挽损,又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实现惩治与预防相结合的刑法功能。
相关链接
高附加值产品成为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标
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侵害对象越发多样、作案手法越发隐蔽,针对此类犯罪的打防难度与日俱增。上海警方表示,被侵害对象从日化用品、服饰箱包、动漫周边到影视作品、软件程序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侵害对象不断扩展,除传统侵害商标权类案件外,侵
犯著作权、商业秘密类案件也多发;作案手法专业化。犯罪团伙多是跨地域分散作案,利用新科技、新手段、新平台实施侵权假冒犯罪的趋势更为明显,迭代翻新的侵权技术和造假工艺致使此类犯罪发现难、取证难。
据上海检方分析,高附加值产品因获利空间大成为近些年来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标。2020年本市办理的一批重大有影响的著作权类案件中,被侵权对象集中于具有高附加值的作品,部分玩具著作权案犯罪利润可达50%。部分商业秘密也因产品市场价值高、利润丰厚而受到侵害。同时,部分犯罪团伙以更精细、更复杂的手法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在复制作品过程中,犯罪行为人不再囿于完全照搬照抄著作权成品,而是在细节部分进行所谓的“自主创新”,细微改变样式或颜色,以所谓“独创性”提出抗辩。在销售端侵权人采用商品展示与实际发货“两张皮”的方法售卖盗版产品。还有犯罪关键技术通过“外包”辅助实现。
对此,上海警方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抢在风险前,抓牢风险点。警方通过不断强化智能研判工具的实战应用,滚动排查、精准研判、及时掌控和消除各类风险隐患。警方还会同行政监管部门,针对10余个重点领域同步推进线下市场巡查和线上网络巡查,既防大也抓小,逐步形成全覆盖、多维度、清单化的协作机制。
上海检察机关则构建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专业体系,全面深化知识产权“两法衔接”机制,探索实现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程序有效衔接,同时创新优化技术性事实审查机制。
针对部分企业维权渠道受限、维权周期长的情况,上海警方踩准关键节点,主动邀请国内外企业走进警营,同时积极深入企业访企问需,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今年以来已累计召开数十场座谈会,范围覆盖50余家国内外企业。上海市检察机关则以权益保障为核心,构建知识产权权利人多管道救济体系,持续强化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持续优化被告人向权利人合理赔偿机制,持续扩大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监督知晓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