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法治中国

如何用建筑铭记历史?黄浦检察院这样做

本文字数:1940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1号办公楼

  □见习记者  谢钱钱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也坐落于此。而就在一街之隔的建国中路22号院里,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两栋百年办公楼尤为醒目。这里前身是原法租界会审公廨和警务处暨中央巡捕房旧址,曾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斗争,以及中国法治的历史进程,这里也成为了上海检察人宝贵的“红色家园”。

两栋百岁高龄的建筑分别建造于1915年、1918年。百年岁月悠悠而逝,2011年,因上海市城区区划调整,黄浦区检察院成为了这两栋建筑的新使用方,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原迹并深挖建筑背后的革命志士英勇斗争史和独特法治历史?近日,记者走进黄浦检察院一探究竟。

原法租界警务处:不屈抗争的革命先辈

“这栋建于1915年的建筑呈现外廊式建筑风格,楼梯为巴洛克元素。”黄浦检察院的红色讲解员为记者介绍道。红砖砌筑,拱形窗洞,建筑的檐壁周遭还带有回纹带饰,在黄浦检察院,人们很难不为这些精美的建筑驻足。

这里是法租界会审公廨与警务处旧址,2011年,黄浦检察院接手两栋建筑后,秉持着尊重历史并挖掘建筑红色历史的理念,工作专班收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建筑图纸和历史资料,并多次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地开展现场学习,走访党史专家调研考证,梳理和发掘历史建筑里的党史印迹。

在红色讲解员娓娓道来的讲解中,建筑里蕴藏的红色记忆穿越时光而来。悲愤又强烈的民族记忆,隔绝了年月浮现眼前。

1号办公楼的前身是原法租界警务处暨中央巡捕房。作为法国殖民当局实施殖民统治的工具,这里曾关押过无数仁人志士。20世纪20年至30年代初,中共中央长期驻扎在上海办公,指导全国革命工作。于是,当时法租界总巡捕房与中国共产革命多次“打过交道”。最早便是1921年陈独秀在法租界被捕事件,巡捕房给其罪名为:新青年杂志有过激言论,妨碍租界治安。此举遭到社会各界抗议。后来,在中共中央及各界人士的大力营救下陈独秀获保释出狱。

历史的车轮滚动到1936年11月,当时,救国会发表公开信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然而,此事却触怒了南京政府,警务处政治部便逮捕了当时住在法租界的救国会领袖邹韬奋、史良和章乃器等7人。

“解放后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李士英,在1932年不顾个人安危,击毙党内叛徒,也曾被关押于此。”黄浦检察院红色讲解员介绍到。在原中央巡捕房的一层,修复的灰砖以及三间牢房都静默地讲述着当年的革命故事。当年惊心动魄的紧张形势,也被黄浦检察院布置“红色足迹”长廊铭记刻画。

原法租界会审公廨:书写当代红色法治历史

跟随红色讲解员的步伐,记者来到了2号办公楼,也就是有“远东第一大法庭”之称的原法租界会审公廨。

法庭内部宽敞明亮,统一为木制家具,复原的绿色漆艺壁炉以及彩色琉璃窗还原了当时的风格,将人拉回到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百年前。讲解员介绍,当时,外国领事以公董局和巡捕房为工具,擅自扩大外方陪审官的权力,甚至强行陪审并讯断华人案件,意图将租界内的华洋居民统统置于外方管制之下。这些都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侵犯。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市高级人民法院、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分局先后设于此。百年以来一直延续传承,作为政法机构使用。历史随烟云过往,这处见证世事变迁的建筑群已成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浦检察院设置的“近代法治”版块就刻画下了当时中西方法律文化冲突、碰撞和融合的情景。铭记屈辱历史,更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传承发扬。当我们将目光投注到当代,原法租界会审公廨更作为活动场所开展各类法治宣传,彰显人民当家作主后新中国司法的公平正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带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珍视其所镌刻的中国革命红色基因,黄浦检察院立足新时代并结合检察工作开展多种党建活动,让“党旗红”高高飘扬。检察院将历史物件、文化长廊、院史陈列室和检察荣誉室串联起来,定期举行检察开放日并进行法治教育宣讲。还定期开展各类青年活动、专业论坛、沙龙研讨,主题涵盖形势任务、党史研究、法学理论等。在不同的维度上,深深感知“党旗红”与“检察蓝”的紧密联结。

2018年6月9日迎来了第十三个中国遗产日,黄浦检察院特别将原法租界会审公廨及警务处旧址首次面向公众开放预约参观。活动当天,该院红色法治文化讲解队共接待1200余名市民参观了该处旧址,为公众揭秘了这两幢百年老楼的前世今生,使参观者坐览法治风云、探寻建筑之美,近距离了解上海检察文化,体会法治文化传承的魅力。

岁月已逝,不屈抗争的历史,却被城市建筑深沉而又静默地镌刻。每当后人以敬畏的目光投注过往时,强烈不朽的民族记忆一直鞭策着后人前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中国 A08 如何用建筑铭记历史?黄浦检察院这样做 2021-04-27 2 2021年04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