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非常阅读

资深法官解读商标法典型案例

本文字数:2248

  目录

第一章  商标与商标法

第一节  商品与商标

一、商标——商品发展壮大的“敲门砖”

二、商标的定义和功能

三、当代商标的新发展、新形态

第二节  商标权与商标法

一、商标法——商标权确认、保护之法

二、我国现行《商标法》的基本内容

三、商标专用权的取得及内容范围

第三节  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一、行政机关对商标侵权案件的查处

二、人民法院对商标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

三、司法机关对商标刑事案件的处理

第四节  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展望

一、我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现行商标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对我国商标法治建设发展的展望

第二章  商标性使用的认定

第一节  商标性使用概述

一、何为“商标性使用”

二、“商标性使用”的判定标准

三、商标性使用的主要表现形态

第二节  “庆丰”品牌之争

一、案情简介

二、法院判决

三、案例启示

第三节  解密“维多利亚的秘密”

一、案情简介

二、法院判决

三、案例启示

第四节“男士”牙刷的困惑

一、案情简介

二、法院判决

三、案例启示

第五节“滴滴”与“嘀嘀”的较量

一、案情简介

二、处理结果

三、案例分析

(略)

《商标法实务研究》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编

王海清  主编

法律出版社

【编辑推荐】

本书由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资深法官撰写,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刘春田作序推荐。紧紧围绕商标法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立足最新的法律规定及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务研讨。特别是对近十年来商标法方面的重大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五年多来的相关典型案例进行了系统总结梳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一批理论水平深、审判经验足、业务能力强、政治站位高的知识产权专家型法官精心编写而成。作者结合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分析典型疑难案例,采用实证方法提出了解决思路,力求正确诠释和准确适用法律,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当前商标审判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力作,旨在为读者研究商标保护和审判实务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集专业性、研究性和趣味性为一体,让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法官如何审理商标类案件。本书既适合作各知识产权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训学习、研究案例的参考书,也可以成为商界精英、执业律师、企业法务和广大读者研习的益友良师。

【前言】

2014年年底,甲午之末,我国首批三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代表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掀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6年来,我曾数次应邀到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虽受时间所限,每次停留的时间不长,但从院长到法官,大都热衷于业务探讨。在我的脑海里,这家法院的法官们有朝气、敬业。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态度、精益求精的办案质量和踏实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建院伊始,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就以建设与完善知识产权法治、依法服务于保障科技创新和健康的市场秩序为己任。该院秉承宪法精神,担当司法使命,注意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坚持法治理性、积极探索,高起点探索知识产权司法的真谛。特别是他们通过深入推进办精品案件、育精英法官、建现代法院“三大工程建设”,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审判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司法实践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成功审结了一批国内外广泛关注、并引起社会各界赞誉的重大典型案件,培育出了全国优秀法官龚麒天、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黄彩丽等一批先进法官典型,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审而优则著。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几位法官在繁忙的办案之余,系统总结商标审判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办案中的重大疑难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完成了《商标法实务研究》一书。从个案心得到综合经验,再到理论升华,在实践、研究与创新之间往复,最终形成系统著作,难能可贵。我非常乐意为本书作序,并向同行和社会公众推荐。我认为,本书至少有三个看点:

其一,深入研究理论问题,有较强的专业性。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起步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本书的作者们立足商标法律实践,选取了亟待重点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体现了较高的理论素养,其成果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例如,书中对于“商标性使用的认定”“侵犯商标权纠纷案件中的近似混淆”“权利冲突与先用权抗辩”“网络环境下的侵犯商标权”等商标法热点难点问题,单独成章,专题探讨,既有对现有的有关理论学说和不同观点的诠释,也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论断,非常值得理论界、实务界思考或借鉴。又如,对于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界限、平行进口性质认定等争议较大的问题,作者也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来自司法实践的成果,对于推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紧密结合司法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法治的根本在于实践。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实践性更强,因而更离不开司法实践的推动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历程,也基本上是沿着理论和实践并行推进而展开的。法官具有先天的优势,他们是天生背靠理论、面向实践的思考者。作为法官的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本书的特色。本书既注重对典型商标案例的引用及评析,又着眼于对司法实践崭新经验的总结归纳,并善于对具体审判思路和裁判规则进行分析。全书除第一章“商标与商标法”阐述的是基本理论问题外,其他十章都是围绕有重要理论价值的司法实务问题展开的。本书的这一重要特色,使《商标法实务研究》的书名与全书内容做到“名副其实”,这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知识产权法著作中也是特色鲜明、格外醒目的。

……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非常阅读 B02 资深法官解读商标法典型案例 2021-04-28 2 2021年04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