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上海军地检察机关首次联合护公益

聚焦革命军事遗址保护与管理

本文字数:2840

日前,军、地两家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实地走访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抗战童子军四烈士纪念地、四行仓库等8处革命军事遗址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近日,历时三年筹建的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揭牌并正式对外开放。这幢历经百年风雨的建筑,见证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在沪斗争的峥嵘岁月,也见证了周恩来、杨殷、彭湃等革命元勋的光辉事迹。

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有着诸多红色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革命历史遗址和文物,无一不是峥嵘岁月的见证,同时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份生动“活教材”。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这些革命文物现状如何?革命军事遗址保护、管理得怎样?作为检察机关,保护红色历史文化遗址有何可为?上海检察机关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与上海军事检察院联合开展“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重点走访查看红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运用情况,这在全市尚属首次;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先后办理了多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公益诉讼案,并以公益诉讼的视角,系统走访排摸辖区内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

革命军事遗址保护现状如何?实地走访排摸

上世纪上半叶,静安是中国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之处,中国共产党早期许多重要活动在这里开展,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党的领导人和革命先烈都在这里工作、生活和战斗过,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印记。据官方统计,辖区内重要革命遗址99处,其中革命军事遗址就不少。

今年3月底,同位于静安的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与上海军事检察院联合开展“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4月初,军地两家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从99处革命遗址中筛选出8处军事遗址,提前制定调研走访方案,为后续走访时有的放矢做好准备。

红色历史文化遗产是人民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检察官们不仅摸排历史建筑物本身及其周边环境可能被侵害的情况,还罗列了一些遗址等所代表的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可能受到侵犯、英模形象可能受损等情况。

日前,军、地两家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实地走访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抗战童子军四烈士纪念地、四行仓库等8处革命军事遗址。结合之前罗列的可能存在损害公益的情况,双方就红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运用情况进行重点查看,并与工作人员、附近居民面对面交流,全方位了解遗迹保护状况。经过摸排走访,军、地两家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实地查看了辖区内全部军事革命遗址,整体保护情况良好,但仍存改善空间。

“电影《八佰》热播后,原址上海四行仓库一直人气爆棚,很多影迷特地来献花、献烟缅怀‘八百壮士’,你们看到的这些祭品就是他们留下的。”当检察官一行看到四行仓库弹孔墙下的一排台阶上放满了鲜花、烟酒时,工作人员这样介绍道,“电影刚播出那会儿,很多人自作主张将香烟直接插在墙边,考虑到对遗迹的保护,我们一一进行了制止,并引导他们文明参观,但有时也会有人突发奇想将祭品放在其他地方。”

“我们可以把那些不当的缅怀行为一一列举,通过‘负面清单’的形式把它张贴出来,明确告知游客哪些行为可为,哪些是不受欢迎的。”随行的公益检察官们提出后,工作人员当场表示认同,并称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

借助“外脑”确保精准监督

走访中,检察官们还发现,在诸多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中有些标注“优秀历史建筑”,有些标注“文物”,两者有何区别?保护级别、主管单位等是否不同?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静安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随后举行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集中听证会和“公益有约”沙龙,上海军事检察院检察官一同参加。

听证会上,静安区检察院外聘的“技术调查官”——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专家和市人民监督员、静安区政协委员对三起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行政公益诉讼案发表了意见,建议要准确甄别不同行政机关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确保监督精准。

会后,“公益有约”沙龙解答了更多专业问题。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专家详细介绍了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涉及的法律法规等内容,并进行了互动交流,为开展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公益检察工作提供了专业知识支撑。

据悉,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与上海军事检察院后续还将共同推进革命军事遗址保护回头看,并在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和公益保护联合培训、联合党建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

上海军地检察机关探索建立长效协作机制

其实早在去年,解放军上海军事检察院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就联合印发《协作工作实施办法》和《公益诉讼协作工作意见》2份文件,进一步规范军地检察机关协作工作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协作内容、工作制度等,为常态化开展军地协作提供依据。

据介绍,《协作工作实施办法》除强调军地检察机关密切协作处理涉军案件、开展法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外,首次在协助开展“智慧检务”建设、妥善接收军转干部、归口办理涉军维权事宜等方面作出规定。《公益诉讼协作工作意见》则重点明确了军地检察机关联合开展涉军公益诉讼相关事宜,强调要积极稳妥加强“等”外探索。同时为确保《办法》《意见》常态落实,军地双方还建立完善了日常联络、案件协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调研等五项机制。两份文件的出台,为军地检察机关共同维护新形势下国防利益、促进平安上海建设,建立了协作平台,提供了制度支撑。

公益诉讼视角  考察14个红色地标保护现状

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1800多名留学生由北外滩赴法勤工俭学到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再到陈延年、赵世炎的“前赴后继”……虹口红色文化资源丰厚,在目前已确定的上海红色革命遗址旧址中,虹口就有85处。

一直以来,虹口区非常重视辖区内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场馆资源保护,虹口区检察院已先后办理了多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公益诉讼案,其中德邻公寓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同时,虹口区检察院多次至区文化保护单位区文旅局、房管局、规土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工作,了解辖区内历史文化遗产的数量、分级、现状、主管部门、保护难点等情况。

近期来,该院又结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开展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活动,立足公益诉讼职能开展系列工作。今年3月以来,该院第五检察部系统排摸了本区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市文物保护单位,区文物保护单位、区文物保护点、优秀历史建筑等。党支部开展了  “敬怀公益之心,寻访红色足印”的主题党日活动。

“我们全体党员一方面跟着先烈的脚步,深化党史学习的效果,一方面以公益诉讼的视角对这些红色文保点的保护现状,参观文保点的服务措施进行考察。”该院第五检察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党员们足迹遍布了多伦路、山阴路、四川北路、公平路、唐山路等地,对中共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旧址、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遗址、聂耳故居、鲁迅故居、夏衍故居等近14个红色文保点,实地走访进行了调查。对探访中发现的问题,虹口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正结合公益诉讼职责开展分析研判、调查取证工作,并将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争取理解和支持,和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公众一起形成红色文化保护合力,为建党百年献礼。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上海军地检察机关首次联合护公益 2021-05-21 2 2021年05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