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金山区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该区推出10个区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扎扎实实从市民“吐槽”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期盼的事情做起,将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金山区政法队伍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破解难题,增强服务群众的真本领。”金山区委书记胡卫国表示,金山区将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全力推动全区政法队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
强化非诉讼纠纷调解,是创新社会治理、源头化解矛盾的重要一环。在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金山法院主动下沉司法力量,推动巡回审判进乡村,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嵌入到基层社会治理最前端、延伸至距离最近处,打好矛盾纠纷化解“主动仗”。
3月12日,金山法院朱泾法庭驻吕巷巡回审判工作站及吕巷镇太平村、蔷薇村诉源治理工作室挂牌成立。朱泾法庭驻吕巷镇巡回审判工作站,对小额、简易诉讼的涉及乡村家事、邻里、农村土地承包等纠纷案件巡回调解、就地审理。在村级层面,诉源治理工作室让法官与乡村结对挂钩,设立定期接待时间,开展就地调解、法律咨询、释法答疑,真正发挥“一村一法官”作用,激发基层组织矛盾自我化解动力。
同样在吕巷镇,该镇还创新推出“非诉社区”创建项目。组建了一支由8名专职调解员,50名兼职调解员、353名志愿者调解员以及3名法官、5名律师组成的调解员队伍,由司法行政部门、法院的业务骨干对调解队伍进行培训。同时,镇级层面成立非诉讼服务中心,村居层面成立非诉讼服务站12个。今年1月至4月,吕巷镇通过非诉讼机制解决矛盾纠纷557起,与去年同比上升11%;诉讼案件立案51起,同比下降25%。一升一降的背后,体现了“非诉社区”创建的实际成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