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爱笑、爽朗、个子高高,是程雅云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作为普陀公安分局石泉路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程雅云既要维护治安秩序,又要掌握社情民意……虽然工作多,但或许正是因为站得高、看得远,程雅云总能在日常工作中“多走一步”。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之下,口罩“一罩难求”,由政府统一投放的口罩无疑成了居民们的“救命稻草”。上海自2月2日起,即采取“居村委会预约登记+指定药店购买”的方法。
程雅云管理的管弄新村第一居委会,小区常住人口约有3800人,其中老年人占到50%以上。如何让大家既不排队又便捷地预约到口罩,成了她最关心的事。
“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设计口罩预约二维码?居民们不用现场排队,只需拿起手机,即可扫码预约。”
方法有了,技术上要如何实现呢?好在程雅云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在扎根社区工作的过程中,结识了一群“能人志士”。“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我赶紧联系了小区里的一位IT大神——你能不能帮忙做一个二维码,居民一扫就能自动登记、自动发号。”“可以的!”
就这样,程雅云和这位志愿者共同通宵制作了“管弄新村第一居委会口罩预约购买”微信二维码小程序。凌晨3点,二维码制作完成,到了6点,这张二维码就已经张贴在了管一小区所有楼栋大门上,也发在了微信群里,用尽一切手段广而告之,居民只要扫码就能实现线上登记。
系统上线后,采用线上线下同时预约登记的方法,首日网上预约登记居民达780余人次,避免了居民因长时间排队造成的拥挤、聚集及交叉感染的风险。看到这样的举措,居民们纷纷给程警官点赞,说“原本担心要排队、时间长、太麻烦,没想到一个二维码全搞定,太棒了!”
正是因为程雅云的“多走一步”,管弄新村第一居委会也成为了全市最早使用网上口罩预约购买的社区之一,而这种运用线上平台进行“云登记”的便捷方式,迅速在全市各个街道、社区推广效仿。
口罩预约井然有序,疫情防控过程中,国外日益增多的确诊病例又引起了程雅云的警觉。“境外航班输入中国的乘客,难道我们要专门聘请翻译告知其如何居家隔离?怎样才能有效沟通?”
为做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程雅云发动起了社区内的居民:小区里有一位《国家地理》的摄影师,天南海北到处跑,估计语言差不了,问问看;香港来沪的服装设计师,语言环境得天独厚,拉拉拢;还有社区里的外籍人士,试试看……多方动员下,一支名为“泉心全译”的翻译团队诞生了。
这支翻译志愿者队成立以来,帮助街道、居委工作人员跨越语言障碍,上门为社区内的外籍人员开展疫情防控核查及宣传工作,为社区防疫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
现如今,这股力量还凝聚起了小区里的外国友人们,帮助他们克服沟通障碍,找到了交流平台,也找到了为小区服务的归属。小区里的外国友人这样评价道:“上海是我见过最具有包容性的一个城市,管一小区是我真正的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