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接过八连的枪,也继承了八连的魂

记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学党史铸忠诚的模范中队

本文字数:3111

十中队官兵在上海外滩执勤 李岩 摄

十中队官兵到黄浦区老年公寓看望老人 揭亦凡 摄

十中队官兵参与南京路国庆执勤 张文涛 摄

  □法治报记者  夏天

初夏申城,浦江之滨生机盎然。人民广场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悬铃树下,青砖黛瓦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散发出耀眼的红色光芒;南京路上,商铺林立游人如织;外滩沿线,万国建筑群流光溢彩……霓虹旖旎中,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巡逻哨兵穿梭在繁华深处,用忠诚守护城市平安。驻守在党的诞生地,中队一茬茬官兵坚持在初心之地守初心、红色沃土铸忠诚、薪火相传育新人,自觉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

传承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

“1921年7月,10多位有志之士赶到这个小院,轻轻叩响铜环……”6月9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内,一位年轻的武警战士正声情并茂地向观众讲述着党的光辉历史。

这名战士名叫李帅,是十中队第100名党史义务讲解员。自1999年至今,十中队培养出的百名义务讲解员接力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讲解传播党史,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

80岁老革命查志新一直有个心愿:“到‘一大’去看一看”,但年长体弱、腿脚不便,子女都不在身边,一直未能如愿。十中队官兵听说后安排3名战士推着轮椅带他圆梦,给他单独讲解党史,遇到台阶、门槛就背他过去。查爷爷看着汗流浃背的讲解员感动地说:“作为一名老党员,终于有机会来到党的诞生地。在这里我看到了党的历史,在武警战士身上我看到了党的未来。”

“作为一名军人,穿着军装站在人群中宣讲党史,我们必须首先学好党史,坚定自己的信念,才能做到理直气壮、字正腔圆。”十中队义务讲解员徐鹏昊说,为了做到随时能够应对观众提出的各种问题,每名讲解员都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党史军史通读了、记熟了,对一些重大事件了然于心,个个成为了“党史百事通”。

“武警官兵讲党史,让人感觉端庄、威严,更有信服力。”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开放主管马玮佳说,十中队战士业务水平可以与专业讲解员相媲美,是纪念馆里的一张“红色名片”,带动了更多的人主动学党史、讲党史。

近年来,十中队携手中共一大纪念馆,组成军地党史知识宣讲团,先后为驻地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党史宣讲700余次,派出20余人到驻地5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在宣讲团的带动下,10余家单位、百余名青年志愿者也加入到党史宣讲队伍中。

十中队官兵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史传播方式。6月9日,由官兵创拍的《兵哥说党史》教育短视频第100集正式上线。这部被许多网友称为“网红党课”的系列视频,从首集推出就备受追捧,网上点击量破3亿次、转发量超百万,被70余家社区、企业、学校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十中队官兵在宣讲党史知识的同时,也在用党史知识教育自己。”执勤第四支队政委陆伦明告诉记者,通过日复一日学党史,官兵把“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军队由谁缔造、为谁扛枪打仗”等问题搞懂了、弄清了,传承红色血脉、当好红色传人的思想和行动也更加坚定自觉。

2019年,十中队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基地”。

传承精神谱系,赓续作风本色

家住黄浦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多年来一直有个习惯:大年三十这天早早起床洗漱,穿上新衣,等待十中队官兵的到来。从1997年开始,十中队官兵就与黄浦区老年公寓爱心结对,每月都会前往老年公寓做义工,每年大年三十都会把老人请到中队,陪他们吃“年午饭”。年近九旬的查爷爷说:“这么多年,多亏中队战士们照顾。十中队就是我们的家,战士们就是我们的亲人。”

“接过八连的枪,也继承了八连的魂。”执勤第四支队三大队教导员石磊说,从“好八连”到“学八连”,人民军队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作风本色在这里薪火相传。当年,十中队前身部队挺进上海露宿街头不扰民;今天,新时代的传人走上街头为人民服务。

自1982年开始,十中队“雷锋班”坚持每月20日到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久而久之,附近很多居民就在这一天早早前去等待。

在十中队官兵的影响带动下,130多家单位、千余名志愿者也主动参与其中,服务内容也由刚开始的修鞋、理发逐步拓展到健康、法律、心理等80多项。每月20号,军地单位撑起的爱民帐篷绵延近200米,成为了一道绿色风景线,“中华商业第一街”由此也被誉为“全国精神文明一条街”。

几十年来,十中队官兵还建立每月走进孤寡老人、走进自闭症儿童、走进残障人士“三个走进”机制,联合高校、医院、企业和律师事务所,开展对接一个贫困户、资助一个贫困生、建立一个图书站、设立一个医疗点“四个一”活动,让雷锋精神弘扬在申城的大街小巷。

39年践行宗旨,十中队官兵累计照顾孤寡老人27名、残疾人12名、军烈属15户,资助16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为公益事业和慈善基金捐款300余万元,被表彰为“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强化使命担当,当好忠诚卫士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南京路网红人墙”再次“刷屏”各大网络平台。自2014年起,每年元旦、“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武警“人墙”都会出现在南京路上。在人潮汹涌的步行街,这道橄榄绿已经成为霓虹灯下的独特风景。

第一次在南京路担负“人墙”任务的就是十中队官兵。多次参与国庆执勤的下士陈昕告诉记者,聚光灯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任务中,他每天要执勤7个多小时,来回走上300多趟,一天下来腿站酸了、嗓子喊哑了。

打赢,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任务,也是十中队时刻牢记的目标。官兵把操场当战场,越是天气恶劣越坚持从严训练,越是考核比武越要求全员参加,官兵人人砺尖兵、个个敢亮剑。

曾几何时,训练场地不足一度是制约中队训练水平提升的短板问题。面对困难,十中队官兵拿出革命前辈“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劲头,地下车库练队列、上下楼梯练体能、微缩靶子练射击、移动拆分练障碍,在楼顶建起了集器械训练场、搏击训练馆于一体的“空中训练场”,使营院小场地变成练兵大舞台。在近几年上级组织的考核比武中,中队官兵屡屡摘金夺银。

驻守世界有名的商业街,对官兵打赢制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队着眼警卫、巡逻任务特点,限定时间强记忆、设置干扰考反应,探索形成“警卫哨兵防袭击12招”“巡逻任务1分钟到场处置6步法”,人人对任务区域周边地形、社会情况和突发情况处置方法一口清,确保遇有情况迅疾出击、快速制胜。2015年4月17日,西藏中路九江路口,一名男子手持利刃,在拥挤的人流中四处挥砍。危急时刻,战士李春雷仅用30多秒就赶到现场,成功将其制服。

“不大胆创新,就打不赢高科技信息化战争。”十中队官兵研战谋战,敢闯敢拼大胆试,在支队范围内率先完成执勤信息化改造升级。立体侦察、实时指挥、精准打击……在前不久支队组织的实战化拉动演练中,十中队出动时间最短、携带装备最全、指令下达最准、通联手段最多、分队协同最好,尤其是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令其他参演官兵连连称赞。

巡逻十里长街,心装百万游客,换来万家安宁。进驻南京路以来,十中队连续39年实现执勤无事故,近年来先后成功处置各类突发情况1680余起,协助公安机关处理治安事件78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90余人。

春秋更替,斗转星移。中队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身居繁华闹市、酒绿灯红下的官兵,思想如水晶般纯净,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队指导员杨泽楠说,官兵在学习领悟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人人都是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个个都是强军征程上的打赢先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接过八连的枪,也继承了八连的魂 2021-06-18 2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