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小区火灾怎么预防?飞线充电为何屡禁不止?……社区是老百姓最小的生活单元,也是基层派出所最常面临的警情发生地,这里既有百姓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也有群众视而不见的“灰犀牛”。
近年来,随着申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飞线充电、违法改装电池,已使得电动车成为了火灾事故频发的“灰犀牛”,给居民的生活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
今年5月1日起,《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飞线充电等行为已经纳入到了法规的禁止范畴。对于家住浦东的居民来说,这些律条款并不是冷冰冰的强制措施,而成为了真正让居民们受益的温馨之举。带来这些变化的,就是浦东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基层指导科副科长王昊君。
找寻“灰犀牛”破解之法
6月10日早晨,申城大雨。才9点多,王昊君已经撑着伞,踩着泥泞,在三林镇金禾新苑小区“上班”了。基层指导科是分局各项业务的牵头部门,按照王昊君的说法,他需要理出思路,总结出一套方法论,让基层民警有抓手,能直接上手就干。
他近期的工作重点,就是彻底解决社区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际解决居民区集中充电,落实充电桩的安装。当天,他冒雨与两名充电桩安装公司的员工,对这个社区所有已经建成的充电桩进行了实地探访。在探访过程中,王昊君不但亲手试验了充电桩的使用,还对社区充电桩的布点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你看这些充电桩都没有雨棚,即使充电桩是防水的,也不能保证每个车主的电瓶车电池也是防水的。遇上今天这样的下雨日子,居民们可能就不愿意露天充电。”王昊君从居民角度,提出了为充电桩安装遮雨棚的建议,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安装公司的认同,表示将对充电桩的外设进行改进。
走遍了小区中的充电桩布点后,王昊君还是感觉不够满意。“相比小区实际电动车的数量,要充分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充电桩的数量还是存在缺口。”王昊君对此非常苦恼。“很多小区尤其是一些老式居民区‘先天不足’,没有充足的场地来安装整车的充电桩,能否有更集约的充电方式?”王昊君又提出了新的思路。
“我们还有电池充电柜。”安装公司的员工表示。随后,王昊君又赶往了顺丰快递网点的一处充电柜查看。“一平米左右的空间,可以容纳10个电池充电,比充电桩省地多了。”王昊君详细询问了充电柜的使用方式,并让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充电柜遇到电池短路等问题时的应对模式。“一旦充电柜测量到充电电池温度过高时,就会立即断电,并触发灭火的保护模式,这非常安全。”王昊君希望充电柜能成为社区电瓶车充电的补充模式,在老式居民区大力推广。“当然相比充电桩,充电柜需要居民将电池拆下充电,有些麻烦。我们下一步要想想有哪些措施可以让居民愿意多一道工序,也让充电柜能走进社区。”王昊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今年年初起,上海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除隐患、铸平安”专项行动。在王昊君看来要除隐患,就要深度挖掘一些可能造成“灰犀牛事件”的潜在危机,提前干预防范,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就是其一。“不能等到亡羊再补牢,因为这时老百姓的损失往往已经造成了。”王昊君说。
成功经验多地开花
像这样的工作经验总结,对于王昊君来说是最为平常的。而他为基层派出所所做的工作规划和设计,也为社区杜绝电动车“灰犀牛”提供了关键指导。在他的带领下,浦东各个派出所都按照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了告别飞线的措施。
在浦东惠南镇惠东村村居委的一间会议室内“惠东村自建出租房消防安全整治作战图”大型展板挂于墙上。其中整改情况一览大多已经标上了象征着整改完成的绿色,同时也标志着惠南派出所联合惠南镇安监、消防、村委会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消防整改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惠东村长期以来是惠南镇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之一。村民们经常将家中闲置的房屋出租,电动自行车楼道内充电现象普遍,消防安全隐患如影随形。
于是,惠南派出所决定以惠东村为试点,先排摸10间以上的出租“大户”,进行整改示范。截至目前,惠东村44户出租“大户”已全部按照要求配置了消防器材,其中34户已完成充电桩的安装。
而梅园新村派出所辖区内老旧小区居委占比高达80.6%。这些小区自行车棚建设年代久远,同时,小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进楼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现象突出,集中充电设备缺口较大。为有效解决辖区这些消防隐患问题,梅园新村派出所将老旧小区车棚改造工程作为年度重点实事项目。目前,21个小区建成配置烟感、喷淋、门禁闸机和视频监控的“标配版”车棚,29个小区升级建成增配红外线测温探头的“高配版”车棚,个别小区还专门设置残疾车专用充电位。
自改造工作启动以来,31个居委已建成集中停放充电车棚58个,50个老旧居民小区实现全覆盖;提供充电车位(充电头)1592个,基本消除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现象,辖区电动自行车类火灾事故“零发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