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从赌徒、窃贼到“蔬菜大王”

本文字数:3056

服刑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创业园项目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费勇勇  盛奇军

今年2月21日下午,上海市青浦监狱教育改造科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一阵骤响。

“喂,你好!这里是青浦监狱,请讲……”正在值班的教育改造科副科长陈天山迅速接起电话。

“您好。您是陈科长吧?我是向华(化名),是去年6月办理刑满释放手续的,当时是你通知我姐夫去监狱接我的……”

自去年以来,经陈天山办理的刑满释放人员多达400多名,但对向华他依然记得很清楚。那天早上,当向华拿到释放证明走出监狱那扇大铁门时,陈天山还特意叮嘱他,  “回到社会要好好的,不要再做违法的事。”

向华此时来电,是出了什么事?

一件感恩的包裹

在电话里,向华告诉陈天山,他在江苏南通经营承包了一个蔬菜基地,规模比较大,销路也很好。为了感谢监狱对他的关心和教育,他想捐赠两卡车蔬菜给监狱。

陈天山听到是要捐赠,当即予以了回绝。“向华,你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代表监狱谢谢你。但捐赠蔬菜这事,监狱作为执法机关是不能收受个人赠与的。记住!你在社会上好好做人做事,不再违法犯罪就是对监狱的最好回报。”

然而几天后,一件收件人为陈天山的快递包裹突然而至,里面装的是一面精致的锦旗和一封用红纸打印的达千余字的感谢信。锦旗上题写着“让我忏悔触灵魂,教我做人知感恩”工整的对句,感谢信密密麻麻的,是向华记录的他在青浦监狱服刑改造经历及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监狱警官的感激之情。

而向华能写出这封“长信”,还源于在监狱受到的教育和指引。向华出生在江苏省邳州市郊的一户农家,父母养育了他和姐姐二人。虽说是农家,但父母很早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置办了一家板材加工厂进行自主创业。父母除了忙生产,就是忙于跑销售,根本没有时间来管理向华的学业,就算向华学习成绩差他们也从没有指责过。长期无人管束的情况下,向华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小学勉强毕业后,向华就再也不愿意继续读书了,竟一直待在家里玩耍混日。

“我真正学习文化知识还是在监狱开始的。”向华在信里写道。向华当时被关押在青浦监狱一监区,一监区要求每名服刑人员每个月给家中写一封汇报信,除此之外还要每周交一篇周记。相当于“文盲”的向华每次写信或写周记时就感到无从落笔。有一次,他硬着头皮请其他服刑人员代笔,但很快被主管民警刘警官发现了。刘警官对向华批评教育,指出他弄虚作假的错误行为,并建议他参加监狱文化学校的学习。在刘警官的督促下,向华用了一年时间复读完小学课程,并用两年时间学完了初中课程。其间还被评为“优秀学员”两次。

向华从写家信、写周记开始练笔,后来渐渐会写像模像样的感思感悟类文章,以至于父亲来监探望他时都质疑地问,“信是不是你自己写的?是不是让其他人代写的?”当向华的父亲在刘警官那里得到确认后,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叮嘱向华,“要听警官的话,要好好服刑,好好学习,把过去浪费的时间补回来。”

一段曲折的过往

入狱后的向华逐渐在监狱民警的教育引导下认识到了自己的罪错,也通过努力学习“追回”曾经被浪费的机会,但在他入狱以前,虚度年华、肆意挥霍一度是向华的真实写照。

向华辍学几年后,父亲开始带着他一起跑生意,往上海运输销售板材。那时,父亲与客户谈生意免不了请人家吃饭喝酒打打麻将,但父亲是个很顾家的人,分寸把握得很好,一切都是为了生意上的事着想。但一同前去的向华却从此对赌博有了好奇心。

向华成年后,因父母厂里缺少人手,父亲便同意他去学驾照。向华也很有天赋,顺利拿到了驾照。从那时起,向华便开始继承父业,全面接管了销售板材和拓展市场业务,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在销售业务方面,向华表现得十分出色,家里陆续盖起新房,添置了新货车和轿车等。之后,向华娶妻生子,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当。向华一家凭借自己的努力肯干成为村里条件富裕的人家,处处受人尊敬。

正当一家人的生活进入上升期时,向华却变了,他经常夜不归家,与社会上结交的一些不良之友聚餐、高消费,有时候还会一起赌博寻乐,赌注也越下越大。只要有人吹捧地称呼向华一声“向老板”,向华就越发要显示出自己的身价,出手阔绰。就这样,向华沉迷赌博,交给家里的钱越来越少了,父母、妻子发现后劝他收手,他哪里还听得进。到2011年,向华不仅输光了家里的积蓄、输掉了家里置办的家当,还把父亲经办的板材厂也一道搭了进去。

为了躲债,向华投靠了在上海做生意的舅舅,帮助舅舅照看工地。但是,向华仍赌心不改,下班后还是经常参与赌博,赢了赌、赌了输,反复几次,又欠下了一些赌债。

后来,在债主的一再催促下,为了还债的向华动了歪念头。一次,他偶然看到一辆汽车未熄火就停在路边,他便钻了进去……车子开走,一转手,向华赚了9万余元。第一次销赃得手让向华尝到了钱来得快速,但也让他忐忑不安,害怕被抓。几个月过后,向华见太平无事,于是在一天凌晨又一次伸出了窃手。然而法网恢恢,向华在2012年被警方查获逮捕。

在法庭上,向华没有对自己的犯罪进行辩解,如实坦白交代了罪行,表示认罪和服从法院判决。

“听到法官宣判我有期徒刑十年时,我如受到晴天霹雳,天昏地暗,也在此时才幡然猛醒过来,我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后悔不已,我很痛恨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我的犯罪弄得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分崩离析、支离破碎,是我导致妻子心怀恨意带着儿子回娘家,是我导致了父母无脸再在村里生活下去,他们在我服刑后不久就离开了家乡,到了南通投靠乡亲,以帮忙种植蔬菜为生。”向华在信中写下了自己的悔恨。

一道人生的曙光

2013年,经过新收集训后,向华被移押到青浦监狱服刑,当他第一眼看到青浦监狱那香樟掩映的整齐洁净环境,第一眼看到花坛上矗立的“重塑自我  走向新生”八个显目大字时,不安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向华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和其他服刑人员基本能和睦相处。监狱民警也经常找他谈话了解服刑情况。

2017年底,青浦监狱深化拓展“产学业”一体化矫正项目。其中,青浦监狱创办的“现代农业创业园”矫正项目吸引了向华的兴趣,他申请要求参与这一项目的学习培训。由于是矫正项目,监狱设定的条件是:一是有志在刑满释放后从事农业自主创业;二是刑期较长的服刑人员;三是经监狱评估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疏导的服刑人员。

虽然向华符合第一个条件,但后面两个条件不具备,所以监狱没有批准他参加这一项目。不过,向华没有放弃,在请示警官同意后,在监狱图书馆借来一摞有关现代农业基础知识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在余刑两年多的时间里,向华系统了解了《有机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果树栽培与嫁接技术》  《大棚菌菇养殖》《如何防治病虫害》等11类课程。

向华虽然没有参加现代农业创业园项目,但却很关注这一项目,每当参加培训的服刑人员回到监舍,他都要询问培训了什么,请他们重述一遍。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向华开始制定了刑释回归后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目标。

2020年6月,向华刑满释放,他马不停蹄地与父亲商量创办“绿色蔬菜基地”,在父亲和亲戚的帮助下,在南通承包了60余亩土地。凭借着努力和执着,向华种植的绿色蔬菜在市场上赢得不少订单。

也就是在向华刑满释放不到一年时间里,他已经自觉地向法院全部履行完毕财产刑判项。向华还在信中写道:“我很感激青浦监狱对我的改造,感谢警官们真诚细心的教育和引导,履行财产刑是我悔改决心的一个表达。”

向华还憧憬着一个新目标,即创办“绿色蔬菜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绿色蔬菜种植规模,计划为那些暂时还没有就业方向、生活有困难的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帮助、就业过渡,并立志重新成为一个诚实、向善的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从赌徒、窃贼到“蔬菜大王” 2021-06-18 2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