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综合;声音

火眼金睛的案件审核员

——记金山分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彭娟根

本文字数:1588

  □见习记者  翟梦丽

“刚进法制支队时,我裸眼视力5.0,10年间,从5.0到眼镜度数500度,岁月不饶人啊!”彭娟根扶了扶眼镜框,调侃道。没有刀光剑影,不太惊心动魄的法制工作给他带来了另一种形式的成长印记。2011年加入法制工作,在建党百年之际,他也迎来了他在这个条线上奋战的10周年。在他看来,这10年不仅是奋斗拼搏的十年,也是厚积薄发的十年。

十年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彭娟根现任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日常负责案件审核工作。面对纷至沓来各种刑事行政案件的审核,他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严谨。尽管审核任务重,但他总是认真对待,不轻易放过涉及案件的任何细节。“我就像一部安检仪器,扫描每一个执法环节。”

在审核一起零口供的贩卖毒品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到案后百般抵赖,辩称自己是卖书籍的。而证据方面仅有一名吸毒人员的指控以及部分聊天记录,显然无法形成证据链。办案单位认为现有证据难以认定犯罪嫌疑人实施了贩毒行为,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案件审核之初,彭娟根也和办案民警想法一致,证据中并没有发现任何破绽。但是在审查犯罪嫌疑人的聊天记录时,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现在风声紧,我不说新书有了。”卖书怎么会“风声紧”呢?带着疑问,他又重新审查了案卷,在聊天记录中有两个数字“180”  “220”和两个英文单词“sati”  “indi”更增加了他的怀疑。这些数字和英文单词究竟有何意指?查阅大量资料后,他猜测“sati”有可能是大麻的英文“cannabissativa”的简写。  “indi”有可能是另一种大麻品种“indica”的英文简写。

“180”  “220”极有可能是毒品的价格,于是他立即指导办案单位,围绕上述疑点,进一步开展侦查取证工作,办案单位获取的证据证实了他的猜想,最后成功将这个自称是买卖英文书籍的贩毒分子绳之以法。

10年工作经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就用那双并不大,笑起来只留一道缝的眼睛,彭娟根审核了不计其数的案件,任何一个执法问题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努力钻研,不断进步

去年,作为4名参赛者之一,彭娟根代表上海市公安局参加了全国公安民警法律知识竞赛,最终荣获全国优秀个人奖。从上海公安民警法律知识竞赛中脱颖而出,去参加全国的比拼,带着压力与动力,彭娟根下了一番苦功夫。准备比赛的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他每时每刻都在准备比赛,每天晚上至少12点以后才会睡觉,学习巩固法律知识,他只有一个信念:“不能给上海丢脸!”

不仅是这一次比赛,从事法制工作的十年,彭娟根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对于何时要做什么事,他有着自己的思考,  “法律的不断更新完善要求你必须是走在法律知识储备的最前沿。”2011年进入法制支队工作,2015年他参加了司法考试。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几年工作下来他感受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从一开始凭借着经验模板工作,到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是否完全了解办案背后的法律依据,他认为自己到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阶段。但在职备考并不那么容易,第1次他裸考失败。想起当时的场景,彭娟根忍不住笑了起来:  “真的太尴尬了,所有人都知道你去考试了,但你没考过。”痛定思痛,第2年彭娟根打起精神抓紧时间备考,终于考过。如今几年过去了,他不仅要自我提升,更需要带领分局其他民警共同进步,彭娟根深感工作越久进步越难。

如今,分局的大部分案件都会经由他来审核,他的电话成了分局24小时热线。这个案子怎么定性?还能在哪方面取证?遇到棘手的案件,除了白天求救,办案民警甚至会在半夜打来电话请教。每个月他的通话时长保持在1500分钟以上。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他不仅告诉民警要怎么做,还会引导他们在工作中思考学习。

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专,从专到精。这位工作严谨且严格的民警正温和地向前进,往上攀。十年而过,新的征程又在脚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综合;声音 A04 火眼金睛的案件审核员 2021-06-28 2 2021年06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