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七一”前夕,龙华广场在经过长达15个月的升级改造后向市民正式开放。记者近日从徐汇区采访获悉,为了迎接今年的建党百年,龙华历史风貌区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综合整治,龙华广场改建是此次龙华烈士陵园周边综合整治工程中的一项,整个建设项目还涉及旧住房改造、小区综合治理、架空线入地等多方面,升级改建后的龙华历史风貌区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临时党支部”建在工地上
镜面水景倒影出完整的古塔,营造出古时龙华“秋江塔影”的意境;连排的银杏树将烈士陵园和龙华寺划出边界,整个银杏大道宽敞整洁,又在原址上延续了龙华老街的记忆……这是记者在龙华广场看到的景致。很难想象,就在一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闲置的空地。
“龙华历史风貌区是上海市中心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具有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拥有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龙华塔、龙华寺等多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龙华庙会、龙华禅事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龙华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也是市民瞻仰缅怀革命先烈的纪念地,更是我们党重要的初心始发地之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的革命圣地。”
徐汇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程学田告诉记者,长期以来,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因历史遗留原因,被分割成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遗址区和革命烈士就义地两部分,整体上破坏了龙陵地区庄严肃穆的氛围,阻碍了龙华烈士陵园扩建改造,制约了龙华历史风貌区的综合提升。为全力支持龙华烈士陵园进一步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着力打造全国首个“革命烈士纪念地、初心使命教育地、红色文化传播地”,更好地保护龙华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徐汇区建管委决定启动“初心工程”,牵头龙华街道、龙华烈士陵园等10余家单位联合组建了“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综合提升项目”临时党支部,合力推进龙陵周边综合整治项目。
从闲置空地到龙华新地标
“综合整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龙华广场、龙华新村综合改造以及龙华塔及龙华寺保护修缮是我们重点聚焦的三个项目。”徐汇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镇雪锋告诉记者,龙华广场的原址上原先是一个旅游文化城,后来移除后,地就一直闲置在那儿,要将这样一个废弃多年的场地变为一个多功能市民广场挑战不小。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位于徐汇区龙华路与龙华西路交叉路口,又因为同时拥有龙华烈士陵园和龙华塔、寺两大城市地标,这就要求广场的改建需要站在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既体现龙华精神,又蕴含红色文化。”
所以,龙华广场在改建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巧思。“比如烈士陵园门口的方型水井,它处在烈士陵园和龙华塔两条轴线的交汇处,我们希望通过现在这种云雾缭绕的感觉让市民可以走到这里心就静下来。”
此外,广场上的“银杏大道”也颇有讲究。镇雪锋介绍,这样一条景观大道妥善处理了龙华寺与龙华烈士陵园两条空间轴线关系,协调了龙华塔、龙华寺和龙华烈士陵园等城市节点,再塑了古韵龙华新地标。
“城中村”变身“联排别墅”
曾经脏乱差的龙华新村也在此次综合整治中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华新村与龙华烈士陵园相接壤,由于这些住宅大多建于解放初期,甚至解放前,房屋质量堪忧。小区没有社区公共空间,绿化面积少,同时还存在着停车难的问题,整个小区的居住品质是较差的。”徐汇区区房管局副局长浦建红告诉记者,小区内的违法建筑也很多,房屋一楼普遍均有违法建筑,最大违法建筑面积是80余平方米,而这户人家的租赁凭证只有7平方米。
“现在你看看这形似联排别墅的外观,你能想象吗?这里过去还是像一个‘城中村’一样。”龙华新村居委党总支书记吴菊玲是去年紧急调任到该社区的。为了做好龙华新村旧住房改造工作,吴菊玲和街道工作人员都是铆足了劲。“小区情况复杂,每户人家都有不一样的情况,我们就一家一户的上门,为此还专门制定了‘一户一方案’。”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我们按照不降低现有使用面积的原则,对14幢不成套房屋和2幢集体宿舍实施拆除重建;对2幢保留建筑实施修缮作为社区公益用房;对8幢售后房实施美丽家园修缮;并新建地下车库、中心绿地,同步实施架空线落地和雨污分流,尽最大诚意、最大可能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
让浦建红深感骄傲的是,龙华新村旧住房改造项目历时4个月完成自区级到国家级的各项审批,6个月完成居民征询、签约工作,7个月即完成一期7幢房屋结构封顶,形成了徐汇区旧房改造的最快速度。
截至目前,龙华新村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一期已基本完成施工建设;二期已基本完成地下车库施工建设和2幢房屋结构封顶,并有序推进剩余3幢房屋施工建设,以及实施中心绿地绿化种植;三期已基本完成售后房修缮,保留建筑也已完成屋面修缮。
丹心印赤水:绿地景观上做文章
近日,走过龙华西路附近的市民惊喜地发现,街头巷尾“上新”了不少主题公共绿化景观,尤其是距离龙陵最近的核心区域,四个花坛隔路相望,环顾四周皆可成景。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花坛根据路口位置及观赏视点的不同用红色火山岩蜿蜒贯穿,溪边散置大小卧石,结合槭树、乌桕、紫薇等植物背景,颇有“赤水”之感。
“长征路上四渡赤水,毛主席用兵如神,这场战役真正拯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百年建党之际,我们希望以此景观来致敬和缅怀革命先烈。”
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李梦琰告诉记者,今年龙陵周边地区绿化调整升级遵循突出重点精心打造核心区域的原则,以龙陵广场为核心螺旋状向外辐射,结合天钥桥路、龙华西路、龙华路完成整体布局,实现“三带一区、四季分明”的绿化景观。
据了解,龙陵地区周边绿地最大特点是地块分散涉及到的区域单位多而广,绿地多为上世纪90年代建设,现有地面植物老旧同时高大的水杉对周边居民和单位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在改造项目推进过程中,徐汇区绿化市容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抓手,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徐汇区绿化部门表示,在项目完工后,他们还将总结工作经验,做好龙陵的宣传,不仅提升龙陵地区的景观质量,也要使得老百姓的幸福感随绿化景观的提升而提升。
做足“减法”周边5条道路整体提升
龙华风貌区周边主要涉及龙华路、龙华西路、天钥桥路、龙水北路、宛平南路等5条道路。
在徐汇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程学田的印象里,原先,这5条道路的上空盘踞着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沿路的店铺店招店牌也不够统一,为了还周边道路一个整体规划,项目组也是做足了“减法”。
“首当其冲,就是要将这些影响城市风貌的架空线入地,让店招店牌统一起来。”为此,徐汇区拧成一股力,实行一街区一方案,从联合现场踏勘到指导方案实施落地,方案总体把握色彩、家具、灯光、道路铺装、建筑外立面等,做到全要素一体化。
记者获悉,目前,徐汇区已经完成了龙华烈士陵园周边围墙改建,完成了3.85公里电力架空线入地、2处10千伏业扩工程同步接电,龙陵周边约6.4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已一并拆除,周边道路沿线的店招店牌立面整治和业态调整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中。
“通过这一系列工程,我们希望充分展现龙华地区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提升龙华风貌地区的景观风貌和空间品质,使之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中具有唯一性、独特性、难以复制性的文化精神地标和城市景观地标,成为让老百姓满意、年轻人喜欢的公共文化空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