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小区“微卡口”、智能门禁、楼宇监控、烟雾传感器……这些布点在社区各处的智能设备,如今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徐汇区“平安家园”的标配。
今年以来,在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徐汇区委政法委聚焦群众声音,重点牵头推进“智能安防”建设向纵深发展。记者近日从采访中获悉,目前,徐汇区约9成以上售后公房小区已实现智慧门禁全覆盖,惠及超50万居民。从本月起,徐汇区将在全区13个街镇陆续建设投放1000个充电桩点位,为“飞线充电”这一小区治理顽疾提供解决方案。
一扇门让人流可控
“像这样的店铺在我们小区里总共有10多家。”“东安四村”是一个建于上世纪70年代、总人口达4000多人的老旧大型社区,加上地处中心城区,毗邻龙华医院、肿瘤医院等多家医院,对枫林街道东安四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袁飞来说,人流量大、人口难管控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有些是外地来沪看病的,有些是在上海打工的,这种短期或长期的租户在我们小区有不少。”人员进出的高频率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黑色广告”在小区横飞,就连堆放在小区楼道内的消防用品也会莫名“失踪”。
去年下半年,正值重点推进社区“智能安防”建设之际,袁飞觉得可以治一治人流管理的问题。“当时正好在开展人口普查,我们就借着这个机会挨家挨户进行加装智慧门禁的意向调查。”从走访到宣传,再到打消居民的顾虑,在枫林街道的助推下,这项工作在东安四村进展得很快,目前,智慧门禁已经覆盖了小区的所有门栋。
“充电桩”照进现实
“以前说到电瓶车充电这个问题,居民就追在业委会、物业后面,头都大了,现在你看看这里,多好啊。”说这话的是南天大楼物业经理赵达,顺着他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排崭新的充电桩和一个立式充电柜。
南天大楼总共只有4栋楼,且都是高达18层的大楼,由于“个子往上长”,小区占地面积并不大,停车和充电常常陷入“没有地”的难题中。
徐家汇街道南赵巷居委会书记沈燕虹今年年初刚刚到任,上任之初居民们就普遍反映了这一情况,尤其在今年5月,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之后,楼道充电进入严管态势,居民的怨声就更大了。徐汇区委政法委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过程中,在一线听到了群众迫切需要加装充电桩的声音。徐汇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华告诉记者,为此,区委政法委与相关部门协调后,启动项目变更程序,专门为加设充电桩项目开辟出了绿色通道,南天大楼于是成为了项目实施后全区落地的第一个非机动车充电桩点位。
成熟一个推一个
智能安防向纵深发展
根据规划,本月起徐汇区将在全区逐步推进加装充电桩建设,并选择条件成熟、需求迫切的小区先行先试,13个街镇将陆续建设投放1000个充电桩点位,如果后续运行良好,还将加大覆盖面,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智能安防’前期是硬件投入,建完之后实际发挥的作用以及来自百姓的感受度,才是考量这个建设究竟好不好的标准。”徐汇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华告诉记者,比如针对群众关心的门禁问题,在纵深发展之下,徐汇区就针对现有的种种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智慧门禁管理规范。
“目前我们正在计划推行‘报警’提醒机制,在夜间时段如果防盗门常开15分钟以上,信息将从后台城运中心外呼到值班保安的手机上,以此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记者获悉,该功能预计在本月底上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