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居住在上钢新村的80余位‘两弹一星’老功臣正是历史的参与者和亲历者。”7月10日,数十名来自特殊对象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来到“两弹一星”红色教育基地,上了一堂特殊的爱国主义课。这是由上海市司法局安置帮教处指导、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主办、上海浦东新区青年家园公益服务支持中心承办的“爱的心橙” 2021年特殊对象未成年子女关爱活动。通过红色主题切入,让孩子们了解我国在苛刻条件下,独立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壮举等历史。
在“两弹一星”红色教育基地,孩子们了解到那段激情且不为人知的岁月。据讲解员介绍,青海湖畔,金银滩上一片曾经在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地区,只有一个“二二一”的代号。面对零下30多度的严寒、狂风肆虐的风沙以及核辐射的影响,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干警陶瑞滨、清华大学学生王钰德、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蓝宗骞、中国科技大学学生陈栋标等人不畏艰苦、隐姓埋名30余年,为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随后孩子们还参观了志愿军老战士会议展、劳动模范事迹展、志愿者风采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