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近日,“2021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以全球多点连线的方式开营。该夏令营今年首次以在线方式于7月18日至31日举行,也是首次通过“一区承办、多区联动”的方式,带动并辐射各区教育国际交流事业整体发展的实践探索。
记者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与各友城之间的联系却并未停滞。比如,芬兰埃斯坡市教育文化部自去年下半年即多次来信上海市教委,表达疫情下继续加强教育合作的愿望。今年3月,上海市教委与芬兰埃斯坡市教育文化部共同举办了“姊妹校校长线上交流会议”,共邀请来自上海市8所、埃斯坡市5所姊妹校的22名校长及教师代表进行了线上交流,分享彼此应对疫情挑战的经验。今年5月,市教委与埃斯坡市教育文化部续签了新一轮《教育合作备忘录(2021-2023)》,在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合作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教育合作及实施线上师生交流的新内容。
芬兰埃斯坡市副市长Harni Rinta-aho说:“在担任副市长以前,我是一所高中的校长。我曾多次参与友城夏令营活动的出访组织,亲眼看到我们的学生在出发去上海前充满期待,并发现他们回到芬兰后更是满怀向往。我听他们讲了许多夏令营让他们收获友谊的故事,也看到这项活动如何激发了他们学习中文的热情。芬兰有句类似的谚语‘活到老,也要学到老’,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把握好这个机会,积极参加活动,深入交流,不要害羞,去学习这个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文化和语言。”
据悉,自2009年起,“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每年在上海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共接待了来自世界35个国家38个国际友好城市和地区的1111名师生代表,成为展示上海与各国际友城教育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来自全球各大洲的外国师生们每年盛夏时节来沪参加为期两周的活动,他们与上海本地的学生共同学习汉语知识、体验中国文化、参访上海高校及文化设施、走入寻常上海家庭、感受上海城市精神。越来越多的外国营员学生成为知华友华、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上海故事的中外友谊使者。2017年友城夏令营被列入上海市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的重点人文交流项目,共接待了来自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19个国际友好城市的500余名青少年,为促进沿线各国青年人之间的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