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基层调解

婆媳因生活琐事爆发肢体冲突

徐汇区长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面对面”调解打开两代人心结

本文字数:1973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两代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婆媳双方因为生活琐事爆发口角,最终上升到肢体冲突,派出所民警在接报案后将案件委托给街道调委会。记者近日从徐汇区司法局获悉,徐汇区长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接手此案后,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助人自助”社会工作技巧,采取面对面的调解方式最终打开了两代人的心结。

因生活琐事存积怨

婆媳发生肢体冲突

今年春节期间,长桥街道派出所警官将陈老太、儿子陈甲以及儿媳张某一家三口带到了街道调解室。陈老太今年已八十余岁高龄,头上打着绷带,耳根还透着未清洗干净的血迹。

经了解,婆媳俩在家发生口角,上升至肢体冲突,张某向陈老太扔东西导致陈老太头部出血。派出所接警后了解到张某和陈老太都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出了后悔,陈老太经过急救人员检查后,发现是软组织挫伤,双方也都愿意调解,于是民警将他们带到了街道调解室,并提交了治安委托调解文书。

调解员首先询问陈老太的伤势,安抚双方的情绪,让婆媳俩冷静一下,转而向婆媳间的“中间人”陈甲询问家庭关系。

原来,夫妻两人和婆婆陈老太住在同一屋檐下,时间久了婆媳两人经常因为生活习惯发生一些口角。事发当天,张某与陈老太因为买菜的琐事又发生了争吵。儿子陈甲表示自己急于上班,加之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婆媳间的矛盾,所以不想介入矛盾,习惯性地选择了逃避,去了单位。眼见家里唯一的男人不理不睬,婆媳俩把气撒到了对方身上,越吵越凶,上升至肢体冲突。张某随手将手机扔向了陈阿婆,击中了老人头部。

调解员“面对面”调解

释法说理化解矛盾

调解员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发现本案调解的有利条件是夫妻双方感情基础尚好。调解员决定运用“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技巧,采取面对面的调解方式直接打开两代人的心结。

调解员先是分析了此次家庭纠纷的成因,直接指出了当事人家庭矛盾的根源,同时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三款“禁止家庭暴力”的相关规定,对张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调解员指出,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哪怕是一般人认为的“小打小闹”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还罗列了故意伤害、遗弃虐待等刑事罪名的可能后果。

此后,调解员又向陈老太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关于申请人身保护令以及后续维权的法律规定,告知陈老太“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就是如果家庭矛盾肢体冲突严重的话是可以有权利申请保护令的,老人年纪大了的话是可以委托儿子、或者求助居委或报警。调解员故意当着双方的面解释法律相关规定,就是让婆媳俩明白,家庭间的琐事如果处理不好,上升至法律追究的层面,会有严重的后果和不良影响。

见当事双方仍有些不和,调解员感到如果没有除去心结,这个家庭的矛盾只会暂时平息,不会彻底结束。陈甲每次在婆媳间闹矛盾的时候都选择不闻不问,调解员提醒陈甲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对于母亲与妻子的矛盾不能一直选择逃避,要从中周旋,起到粘合剂、冷却剂的作用。儿子陈甲深以为然,表示学到了很多,以后不再当“鸵鸟”了,会承担起母亲和妻子间沟通的桥梁。

随后,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张某向陈老太当面进行了道歉,承诺以后一定好好相处,陈老太也接受了小两口的歉意。最终,双方当事人不但平息了矛盾,还学到了正确的纠纷救济途径,签署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案例点评】

近年来,因家庭暴力导致人身伤害的案件屡有发生,反对家暴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一般而言,家暴的直接受害者并不局限于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翁婿之间,此类纠纷亦已成为当下的社会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为虐待家庭成员,禁止遗弃家庭成员,这对于巩固和发展民主、平等和睦和尊老爱幼的婚姻家庭关系,维护男女平等和保护妇女、儿童与老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调解员在调处此类案件时,需通过“望闻问切”仔细聆听家庭成员,尤其是遭受暴力侵犯成员的心声甚至抱怨,不应简单按照法律规定予以解释,而是先要取得当事人的信赖,从他们的言辞中找到家庭矛盾的根源,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经验,个案个调。同时,还应结合法律规定,在适当时机切入,予以普法宣传,并告知诸多合法救济途径。在最接近矛盾一线的调解员还应顾及有些人“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鼓励受其危害的人们勇敢站出来的同时,结合《调解法》对于保护当事人隐私的规定,予以重视。家庭暴力侵害的是受害者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带给社会不稳定因素。处理此类案件时,调解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彻底排除当事人心中怨气,化解双方的矛盾纠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基层调解 B02 婆媳因生活琐事爆发肢体冲突 2021-08-03 2 2021年08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