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爽
打开热搜,我们能看到什么?“河南暴雨”、“吴亦凡被刑拘”、“世界首富贝索斯上太空”、“印度自拍死亡率全球第一”、“一家三口吃隔夜凉拌菜全部中毒”……在某选秀节目中,“看到世界的参差”曾被用来形容发现世界的差异、个体的差距。微博热搜凭借其即时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为其用户群体提供了观察世界的重要窗口,可因其商业逐利的流量逻辑,用户群体所期待的“世界的参差”常常会异化为“世界的撕裂”。窗口如何不失真?恐怕还需要国家、企业和公众三方的共同配合与努力。
一
“没有微博热搜的日子,就像在大山村断了网,宛如与世界脱节。”这是部分网友在2020年微博热搜因整改被停更时的感慨,却也真实反映了在当下热搜作为微博的核心功能板块在用户群体中的影响力。
今年3月,微博发布了《2020微博用户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规模达5.11亿,日活跃用户达2.24亿,其中,90后和00后的占比接近80%,用户群体继续呈现年轻化趋势。用户群体的规模和黏性显然证明了微博热搜这一运营模式的成功。打开微博“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渐渐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关注热搜榜单中的热点词条更是成为这部分年轻群体观察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
热搜榜以微博平台内话题的搜索量、阅读量、讨论量以及转赞评互动率为基础,经由平台工作人员审查、筛选和推荐,以实时更新为特点,通过榜单的形式即时反映出该时间点大量用户关注的热点事件或网络热词。
一方面,从热搜词条的产生来讲,热搜榜以热度为先的标准可以帮助用户群体将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推上榜单,不论编辑和发送原创微博,还是转发、评论或点赞他人微博,话题的热度都会随着用户的关注度累积而形成雪球效应,从自然风光到历史人文,从世界形势到家庭矛盾,从衣食住行到爱与理想,普通人的喜与忧、诉求与需求、质疑与肯定有多么鲜活,热搜榜中的词条便有多么丰富。
另一方面,从热搜词条的呈现来讲,热搜榜的信息筛选和推送功能可以帮助用户通过简单浏览就能迅速掌握时事热点,充分迎合和满足了用户在信息密集时代下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便捷地获取重要信息的需求,因而吸引和赢取了用户更多的注意力,同时,以热搜榜中的热点词条为指引,用户可以随时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了解,并突破时空的限制参与公共讨论,与具有不同身份、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平等对话,见多得以识广,吐故方以纳新。
二
当我们重视和肯定热搜利用其技术价值为其用户群体提供观察世界的窗口时,也不得不关注和警惕热搜为发挥其经济价值而引发恶与善、谎言与真相、负能量与正能量的碰撞与失衡。正如我们显然不能因微博显而易见的公共性和开放性,而忽视其商业逐利的本质。
良善何在?2020年7月,杭州女子失踪事件登上热搜,事件之离奇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到案件讨论中,堪称“全民目击、全网破案”,待到警方通报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犯罪嫌疑人为失踪女子丈夫,趁女子熟睡将其杀害分尸扔至化粪池内时,已有网友将案发过程和作案手法猜之八九。
如果说因热搜引起的超高关注度形成了舆论监督的力量,敦促警方投入更大警力更快破案从而为失踪女子伸张正义的话,那么案件侦破之后,该事件仍然霸榜并因各种进展反复登上榜单,热搜将发生概率本身很低的极端恶性事件持续、反复地曝光在公众视野中,恐怕除了加深普通群众对于亲密关系的不信任和对于人性之恶的恐惧、甚至引发男女群体的对立以外,在威慑潜在犯罪者、树立司法权威等方面作用甚微。加之部分网友对于案件细节的猜测已达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程度,随之而来“化粪池警告”、“绞肉机警告”的恶俗烂梗更是扩大了该事件的不良影响,让人难免产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错觉。
真相何为?今年1月,演员郑爽代孕事件一经曝光就迅速引爆热搜。此前郑爽及其前男友张恒双方因情感问题而引发经济纠纷。在代孕行为被全网质疑和批评时,双方仍然就出轨、弃养、天价片酬等问题各执一词,在微博上试图引起舆论对立。不少网友感叹自己像极了瓜田里吃瓜的猹,在热搜里上蹿下跳。
就在不久前,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刑拘,而就在警方通报正式发布之前,微博热搜“吃瓜大战”的盛景再度上演。有网友自创“吴心工作”的词条,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是“一点也没有心思上班,只想等着吴亦凡这件事最后到底是个什么结果”。该词条后来也登上热搜。显而易见,“吃瓜”使得用户在微博上投入了过多的注意力。但正如有媒体评论“用法律决战才能终结吃瓜大战”,两次事件中的法律问题只能由法律解决。
正能量何处?今年,“内卷”和“躺平”都成为了热搜词条。“内卷”形容的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非理性的内部竞争将导致个体付出更大的努力,却难以得到更大的收益。与之相关,“躺平”则表达的是年轻人在压力之下对内卷化现象的妥协或反叛态度。
在这样的舆论趋势下,不论是“清华教授称躺平态度极不负责”,还是“俞敏洪称年轻人不能躺平”,质疑躺平的声音一旦登上热搜,便会被群起攻之。从“佛系”到“躺平”,是年轻人越来越丧了吗?恐怕不是。良性竞争促进发展,而内卷却是对个体的消耗。所谓躺平,不过是年轻人对于无意义竞争的反思和嘲讽。新时代的年轻人是“后浪”,是激流勇进的希望。可为什么热搜里的年轻人看起来越来越丧了?从“不想开学”、“不想上班”,到“不想结婚”,甚至“因为不想洗澡哭了”也出现在热搜榜单。发牢骚本是人之常情,但消极负面的情绪总是容易引起共鸣。对“万物皆可卷”的反复论证,以及对“只要我躺的足够平,内卷就卷不到我”的反复强调,难免不会使部分群体将内卷作为逃避合理竞争的借口,将舒适区作为毕生的港湾。正能量或许并不意味着时刻保持向上的生活状态,但是让疲软的人生态度占据舆论高地,显然是不值得提倡的。当然,于平台而言,负能量也是能量。
平台的逻辑终究是流量的逻辑,而热搜可谓是流量的起点。平台在人工审核、筛选和推荐的机制下,将冲突性强或争议性大的话题推上热搜榜单,并放任高热度却低价值的负面性或八卦性话题持续占据榜单,并与意见领袖配合,引导风向,助推情绪,甚至于激化矛盾,形成舆论对立,最终收割流量,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的发生。用户群体打开热搜后看到的世界,终究只是失真的影像。
三
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还原真实的世界万象,需要国家、企业和公众三方的共同配合与努力。
就国家而言,进行互联网治理应当采取“硬治理”和“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需要继续落实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国家网信办连续两年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活动,对于规范微博平台网络秩序、遏制网络乱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同时注重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引导,探索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对话,要求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促进平台自律。
就企业而言,进行平台运营应当转换立场,人工干预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平衡好商业利益和公共责任的关系,时刻谨记——合理的机制、优质的内容与便捷的服务才是赢得流量的关键所在。就公众而言,应当时刻保持判断力和自制力,冷静地判断热搜话题中所包含的内容与价值、所引发的情绪与冲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清醒地约束自己对个人发言负责,既不因个人的经历学识和情感所限而固执己见,也不因惰于思考而人云亦云、偏听偏信。公众自觉自主地进行自我把关,也将倒逼平台的提升与进步。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