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就有软肋,不法分子早就看穿这一点了,坑的就是这些人。”
一份价格4000元的“论文代写”服务,最终收到的是一篇已经发表过的研究生论文,而在维权时,对方却“人间蒸发”。
毕业季节,记者联系到多名被“论文代写”服务“坑了”的大学生,他们少则被骗了数百元,多则被骗了数千元。最终,都自吞苦果。
“基本不可能把钱要回来,对方还会威胁‘跟你们老师谈谈’。”一名被骗的研究生告诉记者,自己还在维权过程中被对方辱骂好多回,“有的人被骗了900元,有的被骗三四千元,就是看准了你不敢维权。”
据悉,2020年9月科学技术部印发的《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开始施行,明确抄袭、剽窃、侵占、篡改他人科学技术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及从事学术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等均属于违规行为。
一边是大学生投机取巧违规找人代写论文,另一边是这些投机者本身也成了他人刀俎上的鱼肉。上海政法学院教师、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郗培植告诉记者,大学生找人代写论文本身就属于教育部明文规定的“作假情形”之一。作假者,已经取得学位的,可以撤销其学位;仍然在读的,可以开除学籍;在职人员除接受纪律处分外,还应通报其所在单位。“本身就是不合规的事,骗子抓住这点钻了空子。”郗培植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目前几大电商平台、论坛等均已经杜绝了“论文代写”等相关搜索,但隐蔽的“论文代写”生意尚存,“论文代写”机构手段越发隐蔽。
代写论文:求捷径 入骗局
记者在微博话题#毕业论文#、#学术写作#下、豆瓣“毕业论文交流”小组平台上,如今还能找到不少隐蔽的论文代写商家,为了躲避平台方的“封杀”,他们以代修改、代降重、选题指导、论文润色等名目接单“代写”业务。
学生们以为由此找到了代写论文的捷径,其实是踏入了骗局。丁思(化名)今年读大四,即将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由于忙着申请留学、准备语言类考试,她想到了“论文代写”。学校要求毕业论文“2.5万字+实证分析”,她便通过各种网站搜索,找到了一家自称非常靠谱、还收获了很多“赞”的代写中介。
这家中介向她开价3000元。客服介绍,本公司“正规工商注册,都是博士老师代写”。于是,在几乎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她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1000元定金。一周后,她拿到了初稿。上传至维普查重后发现,重复率高达88%。
当她找到客服时,对方却理直气壮地告诉她:“你并没有向我们要求重复率。再付1000元修改费,可以将重复率降到25%以下。”
丁思再次微信转账1000元,3天后收到的修改稿维普查重率21%。她按照客服要求,把最后2000元尾款转给对方,并点击了“确认收货”。但最终,她拿到的论文让她“眼前一黑”——写的是宏观货币总量经济分析,而她此前要求对方写的是“证券公司财务风险”。此时,距离提交论文截止日期只有两周时间了。
帮人代写,自食苦果
论文代写行当里,出钱求论文的学生常常被“坑”,出力帮人写论文的“写手”也同样被“坑”。
沈梦(化名)是一名在英国留学的学生,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返回学校。去年年中,闲得没事干的她想找份英语翻译的兼职,却在招聘软件上发现了一家地址在北京、业务为“文案翻译”的公司,加微信详聊后才发现对方干的是论文代写的活。
在被对方询问完专业和擅长领域之后,沈梦收到了第一份写作任务——写一篇2000字的短论文,中介答应付给她600元,但完成后对方却迟迟不付款。沈梦多次质问后,中介才把钱转过来。
吴语妍(化名)的遭遇则更加离谱。在跟代写中介打交道时,她很慎重,接了两单。第一单先发送截图预览,中介付款后再发送全文;第二单放松戒心,直接发送了文档,中介最后以客户拒绝付款为理由拖欠“工资”,即使吴语妍威胁要举报店铺也无果。
还有很多纠纷发生在论文修改阶段。
蒋行哲(化名)通过一家中介机构接单代写,发送初稿之后,中介只愿意付给他一半的钱。中介说,客户对初稿不满意,决定自己修改,不愿意让写手继续写。因此,中介只能付给写手一半的款项。
但蒋行哲不接受这样的说法。他向记者出示了自己与中介的聊天记录,他反复强调让中介拿出“客户要求自己修改”的证据,但最后双方却开始互骂,维权无果。
“中介收客户3000元,却只给写手300元,有的甚至完全不给。”沈梦干完一单后,就表示再也不干“代写”了,“中介水太深,吃力不讨好。”
写论文拿学位要走正道
根据教育部2013年开始施行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等作假情形,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并且3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如果是在读学生,所在学校可以将其开除学籍。《办法》还规定,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出售学位论文,属于在读学生的,可开除学籍;属于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的,可开除或解除聘任合同。
这也成为许多学生和写手在受骗后不敢报警、自吞苦果的主要原因。
郗培植告诉记者,“论文代写”与“论文代发”一样,都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违规项目,这些机构通常采取“打游击战”的方式来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从法律层面来说,大学生付款后对方没有提供相应服务,学生可以报警。按照标的额4000元来看,警方甚至可以以诈骗罪进行立案。”郗培植说,实践中,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网络平台也可以作为共同被告来进行“民事追偿”。
但他告诉记者,如果确定维权的话,学生会遇到“必须实名”的问题。“找人代写论文、代发论文,毕竟会影响到学生拿学位。所以不法分子才会钻这个空子。”
郗培植建议大学生,毕业拿学位要走正道,不要总想着歪门邪道。“本身就有软肋,不法分子早就看穿这一点了,坑的就是这些人。”
相关阅读>>>
医学论文竟是由初高中学历代写的……
今年3月,《检察日报》披露了一黑色产业链。11人打着“代写医学论文,代发核心期刊”的名号,以文化公司合法外衣为掩护,专门诈骗医务人员,17人被骗,诈骗金额30多万元。该犯罪团伙中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收集个人信息,有人负责打造山寨期刊……
2月9日,由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钟某某等11人诈骗案一审判决正式生效,主犯凌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3万元。另有10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到二年不等,并处罚金。
专门针对医护人员,涉案者高中学历
肖医生是某医院的一名主治医生,因发表论文的数量不够无法晋升。一次偶然的机会,肖医生经网友推荐认识了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编辑”,该“编辑”声称只要给钱,论文在国家级刊物都能上,并且在知网、维普上都能查到。为此,肖医生先后支付了1.24万元给对方。
次年6月,肖医生终于收到刊登自己文章的期刊,但这本《中国急救医学》印刷质量明显不过关,甚至还存在空白页,在知网上也查不到自己的文章。发现被骗后,肖医生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该犯罪团伙中,有专人负责收集全国各地医院需要评定职称、晋级医护人员的个人信息。
他们一般从医院的保安入手,以100元至5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到全国各地医院的通讯录,一本通讯录多则五六百个号码,少则一两百个,信息泄露多达3万余条。
犯罪团伙中的业务员根据这些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用拨号软件打电话联系医护人员,询问其是否有发文需求,声称可以代写论文,并帮助协调相关医学期刊进行发表。如果对方有意,则会加微信详谈,并根据医护人员推荐的专业期刊,以2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价格分五个等级向被害人收取50%的定金。
接到订单后,他们会在网上雇佣“枪手”代写论文,并根据客户修改意见完善。事实上,他们对于能否帮助客户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是持放任态度的,能发就发,发不了就PS一张“录用通知书”发给被害人,打消其疑虑,促使对方快速结清尾款。几个月后,专业造假团队精心打造的山寨期刊、山寨“维普网”链接就会邮寄到被害人手中,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就此形成。
据统计,11名犯罪嫌疑人中,2人为小学文化、6人为初中文化,仅3人具有高中文化,根本不具备代写、代发医学专业论文的能力和资质,只不过掌握了一些代写、代发论文的“套路”和“话术”。
为什么能够频频得逞?犯罪嫌疑人周某表示:“你自己买论文,学术造假就是违法的,还敢报警,逼急了去你们单位举报……”种种威胁之下,被害人也只能息事宁人、自认倒霉。
买卖、代写论文被列入科研失信行为
作为医护人员,论文代写、代发本身就是一种学术不端、学术造假行为,记者了解到,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被害者往往因担心名誉扫地、影响个人前途而不敢声张。
去年7月,云南昆明刑侦队协助江苏泰州警方捣毁了一个以“买卖、代发论文”为由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在这个团伙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只有初高中文凭,根本不具备代写专业文章并发表的水平,而诈骗对象却几乎都是博士、副教授等高知群体。
据媒体报道,我国当前对论文代写的监管并非无规可依:
2015年12月,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坚决抵制“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查处高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
2019年10月,科技部等20个部门联合发布《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对案件调查流程及处理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买卖、代写论文被列入科研失信行为中。
(综合整理自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