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老法今说

细数历朝募捐故事

本文字数:3852

资料图片

  □刘永加

近来,河南遭遇特大洪灾,人们纷纷捐助献爱心。

在古代,也不乏募捐的举动,由此而发生了不少有趣的募捐故事。

汉代  卜式热心捐款遭遇拒绝难题

按常理,热心捐款总是会受到欢迎的,可是在汉代却有一个人竟然遭遇了拒绝。他就是卜式,这个养羊大户的河南人,在听说国家有难后,立即上书朝廷,表示愿意捐出一半家产帮助国家抗击匈奴入侵。谁想竟是热脸贴冷屁股,皇帝并没有立即接受,而是派人去调查卜式:“你是想当官吗?”卜式说:“我从小牧羊,不会当官,也不愿意做官。”皇帝的专使说:“难道你有冤家仇人吗?”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遇到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所以,我无论到哪里,人们都很尊重我,哪来的仇人啊?”专使很吃惊地说:“既然是这样,那你究竟想要什么呢?”卜式坦然地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有本事的人应为国家而战,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支持国家,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专使听后回去报告了朝廷。这本是正常举动,经过专使的调查,被朝廷的某些人视为不正常了。其中,重权在握的丞相公孙弘更是说:“这不符合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言外之意,卜式无欲无求,不合常理,深恐有诈,不能理会。于是,皇上拒绝了卜式捐款的请求。

一年后,因为与匈奴的战争,朝廷开支过大,国家粮仓和钱库空虚,贫民增多,都靠国家补给,朝廷捉襟见肘,无法应付。特别是中原河南,流民更是大增,河南太守拿不出钱来救助,卜式听说后,立即给河南太守捐钱二十万,让他用于拯救流民。皇上听到汇报后,说:“这就是那位坚持要捐助一半家产给国家的人。”皇上这次终于相信了卜式,于是赐他四百人更赋钱,卜式又全部还给官府。

后来,边疆发生叛乱,卜式上书请求愿与儿子从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皇上被他的贤德感动,下诏说:“不久前北部边境调军出击匈奴,卜式上书出钱助官。往年西河灾荒,卜式又率齐人送粮到西河。今又首先奋起报名从军,虽然没有交战,但可以说充分表现了他内在的节操。”于是皇帝下令再次奖励了卜式,并布告天下,以弘扬他的乐善好施、敢于担当的精神。

宋代  苏轼妙招引得富豪纷纷捐款

宋代大诗人苏轼不仅为政尽心,诗文名满天下,更主要的是他有一颗仁爱的心,他不仅自己善于慈善事业,同时也会组织带动他所在的地区搞好慈善事业。

苏轼有一个朋友叫董传。中了进士,但遗憾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做官,就不幸去世了,由于他家一贫如洗,连葬礼都无法举行。苏轼听说后,倾其所有还不够,他又向他朋友求助,总算众筹了一笔丧葬费用,安葬了他的朋友。

苏轼不仅会众筹帮助朋友,他也会用好募捐这个办法,来为百姓办实事。元祐四年(1089)苏轼以龙图阁学士身份赴任杭州知府。刚一到任,就碰到了百年不遇的瘟疫大流行。杭州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求医问药的穷苦百姓。就在这个档口,杭州城里有个开药铺的药商金百万,却大发瘟疫财,他囤积居奇,抬高药价,穷人买不起时,他就高息赊药。

面对病疫和不良药商的黑心作为,苏轼十分清醒,他知道,杭州为“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经过慎重考虑,他认为如果能创办一家政府医院,情况或许会较好掌控。可是开设医院需要大量资金,怎么办?他同属下商量后,决定采取募捐的办法。苏轼首先从府库里拿出2000贯平时省下的办公经费作为基金,同时号召城里的有钱人捐款。可是还有缺口。苏轼回家后,把情况同夫人一说,夫人认为人命关天,百姓的安危是大事,她应大力支持,于是带头卖掉陪嫁的首饰参加募捐。苏轼又拿出自己的积蓄五十两黄金交了上去。

在苏轼夫妇的带动下,参加募捐的人越来越多。经过“众筹”,总算把资金募集起来了。于是,苏轼招聘了部分医护人员,在杭州众安桥旁边找到了一处官家的院子,办起了一所名叫“安乐坊”的病坊。据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公立医院”。为了给百姓治病,苏轼的妻子还把自己家祖传的秘方圣散子贡献出来,制成了大批药品发放给老百姓,药很有效,不少百姓病痊愈了。

没几天,那个囤药的金百万也身染疫病,请了好几个名医都没看好不说,自己的药铺里也没有了特效药,听说苏轼“惠民药局”的“圣散子”有奇效,便让家丁去索要药方。哪知人家惠民药局早就规定:只赠药,不开方;只赠穷人,不赠富豪。有钱人用药,每用一副,须捐助药局纹银百两。

金百万为了治病,他忍痛叫家丁拿上几百两纹银去换药。其他患病的富豪也纷纷拿着重金前来买药。

于是苏轼就变相收到了大笔募捐款,用这些钱,又在众安桥和江干各开了一个分药局,方便百姓就近看病取药,前前后后救了数千人。

明代  崇祯帝领导一场募捐闹剧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逼近北京城,大明朝岌岌可危。此时的明朝廷国库空虚,早已没有了军饷可发,军队士气低落。根据《甲申纪事》记载,明朝当时国库“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真的一贫如洗啊!崇祯皇帝为挽救江山社稷放下身价开展了一场募捐活动,他试图向王公大臣募集资金,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上演了一场募捐闹剧。

崇祯定捐款标准是,大权在握的重臣和皇亲贵胄,最少每人捐银3万两。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想到第一个捐款的是一位60多岁老百姓,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

被崇祯一手提拔重要的内阁首辅魏藻德,直哭穷,仅仅捐了500两,他还一个劲地劝别人捐款;太监首富王之心也只捐了1万两,崇祯想的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最高一笔只有2万,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敷衍了事。

崇祯的岳父周奎更是带头表演,崇祯希望他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他却说:“老臣安得多金?”他哭诉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了,无奈只捐了1万两。其他王公大臣也是个个要么哭穷连天,要么喊着自己廉政,还有的要卖房子卖地,出现了罕见的“廉政潮”,谁也不愿出钱救国。就这样在这次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20万两,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结果集资发军饷的办法失败,军心大乱。

李自成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后,崇祯帝在煤山吊死了,很多大臣得知皇上死了,纷纷自杀尽忠。李自成也在紫禁城称帝,建立大顺王朝。

这时魏藻德登台表演了,他的主子尸骨未寒,他就厚着脸皮率领百官进宫朝贺,投降了起义军。魏藻德第一个叩首,低三下四地请李自成出题面试录用他。李自成蔑视地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厚颜无耻的人回答说:“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李自成听说魏藻德最近一直在劝令百官募捐,并逮捕了明朝勋戚、大臣、文武百官800余人,要求他们助饷。限大学士交赃银10万两,部院官及锦衣帅7万两,科道官5万两、3万两,翰林万两,部属以下千两。凡交了银子的就放了,凡迟疑拖延的都关起来。

魏藻德交不出,被李自成的部下施以几天几夜的酷刑,终于被夹裂脑袋而死,时年40岁,他的儿子也因交不够银两被砍杀。明朝的这些大臣,崇祯帝让他们捐款救国他们不肯,最后却不得不为了买命而交给了李自成。正像魏藻德在生命最后哀叹道:“我当初不能尽忠报国为主,如今悔也迟了。”

清代  彭绍升巧妙发放募捐粮

彭绍升是清代著名的慈善家,他不但创建了综合性慈善组织近取堂,长期举行多种慈善活动,还仿照北宋范仲淹义庄之制,设立彭氏润族田,救助贫困的彭氏族人。近取堂常年运营,影响面很大,起到了很好的救助作用。灾年时,彭绍升更是推出临时救济灾民之举,并且能够创造性地开展赈灾物资发放,赢得了百姓的欢迎。

乾隆五十八年春,“江东大雨水,麦尽烂,入夏雨如故,禾不得插,米价腾踊,每一石至三千钱”。可见此次大水灾的严重性。

彭绍升多年开展募捐赈灾活动,很有经验了。往年遇灾害会举行平粜时,平粜本来是官府按平常价格卖出粮食,但是像彭绍升这样的大慈善家不仅具有一定的实力,更具有相当的号召力,所以每遇水灾等灾荒时,他都会像官府一样,拿出自家和募捐来的大批粮食开展平粜。这一年,彭绍升“会公私所储,得五百石,每一升减钱六,合减三十万钱,尽散诸籴者,始五月乙卯,迄六月辛卯晦,凡三旬有七日。”

但是,往年平粜时,“来者无问远近,辄填塞衡巷,强者累数升不止,弱者多空手去”。显然,周边无论远近穷苦百姓纷纷涌来,顿时整个街巷都挤满了灾民,毫无秩序,因为平粜的米,要比市场价低十文,所以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大福利。身强力壮的灾民,硬挤着甚至能买到十来升,而没有力量的弱者,甚至一升也买不到。这种状况,对于平粜的作用大打折扣。

在这次救灾过程中,彭绍升针对以往平粜时的这个弊端,经过调查研究,推出了划界给票的创新办法,即“东以城桥为界,南以城为界,西以新造桥直南为界,北以吴衙场为界,除诸大户市廛外,合计五百家,家予一票,按票给米,日以三升为率,卒事无言者”“其值较市价每升减钱十文。邻人日持票来籴,门外收钱,门内给米,于票上印日期为记,不得重籴。”这样一来,家家都能买到平价米了,收到了良好效果。

彭绍升的举动给彭氏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彭绍升的孙子彭蕴章认为,这种平粜办法与先前的做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限以兰升则其利微,不得重籴则其利均,利微则不争,利均则不乱,不争不乱则无扞格”。之后,彭氏世代举行平粜,“米贵之年,每岁行之”。

彭绍升之所以积极行善,与彭氏好善的家族传统是分不开的。作为清代苏州的名门望族,彭氏取得过令人艳羡的科宦业绩,同时也以累世行善的传统闻名于世。彭绍升家族从他曾祖父彭定求起就多有慈善救济活动,在当地影响很大。苏州王芑孙也说:“彭氏在吾吴二百年,世世积德,内修其行,而外力于科举,以是为家法,吴人之喜为善类,取信于彭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老法今说 B08 细数历朝募捐故事 2021-08-11 2 2021年08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