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上海某品牌月饼过度包装”环境公益诉讼上诉案。
据介绍,2020年9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发现上海某品牌生产、售卖的一款月饼礼盒存在违反国家标准,过度包装的情况,随即展开调查、检验。
绿发会认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月饼的包装不得超过3层。该会举证显示,某品牌月饼包装经鉴定已达4层,显然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如多余的包装物处置不当,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行为已经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规定。
为此,绿发会向上海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希望法院判令某品牌立即停止对生态环境的侵害,即停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包装标准的月饼;立即回收市面上销售的、不符合国家包装标准的月饼,消除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依法判令某品牌采取措施修复或替代性修复因其违法行为而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不能修复的,应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向全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上海某品牌辩称,涉案月饼的过度包装事出有因。此前因消费者投诉,经快递送达的月饼外层纸盒被雨水淋湿损坏,叠加疫情原因,造成消费者对于月饼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担忧。为此,公司才在之后部分月饼的生产过程中临时在纸盒包装外添加了一层塑封膜,该行为纯属疫情背景下的应急行为,持续时间短,添加封膜的月饼数量极其有限。且封膜材质为可回收、可循环利用材质,不存在对环境造成损害或具有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现实危险。且早于2020年中秋前,公司就自行召回了包装超标月饼,已经自行改正错误。该公司还当庭承诺,今后一定引以为戒,吸取教训,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该案已于今年6月3日进行一审判决,法院认为尚无证据证明上海某品牌月饼过度包装对大气、水流或土壤造成的具体损害及造成环境损害的具体区域,因此,法院认为该品牌的行为虽然违反了有关包装层数的国家强制性行政规定,但未构成环境侵权,也没有造成环境损害结果或具有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高度现实危险。最终因上海某品牌自愿承担公益诉讼所支出的合理费用30000元,法院判决其向绿发会支付30000元,驳回绿发会的其它诉讼请求。对此判决结果,绿发会提起了上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