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今年是日本投降76周年。近日,我国一艺人参观靖国神社一事引起社会热议,再次给公众敲响了警钟。如何教育年轻一代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深思的问题。多位市人大代表呼吁,在青少年教育中研发红色文化课程、弘扬红色教育。近日,相关部门回复称课程改革方案中已加强了红色文化教育。
代表建议研发红色课程,开展红色教育
市人大代表田培庆指出,要引导广大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根”和“魂”,使广大青少年从红色基因中吸取道德滋养和文化精髓,真正使红色基因在广大青少年中融于血、入于脑、立于心、见于行,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
“红色教育不只是学唱红色歌曲,看一部红色电影,或是做一个PPT,还可以通过组织红色文化的研学实践活动,让青少年亲历红色历史,用红色资源对青少年开展红色教育,这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田培庆代表表示,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亦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源头。红色文化一直是上海的城市底色和鲜明的城市标识。据统计,上海现有1000多处红色文化纪念地,如何将这些红色文化纪念地和遗址串联起来,研发出上海独特的红色研学课程,让红色文化更好地激发出青少年开拓进取的力量。
在田培庆代表看来,红色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德育工程,需要思想上重视,时间上落实,活动上支持。为此,他建议,邀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机构共同研发红色文化系列课程。采用多样的课程表现形式,结合线上线下资源,让学生深入全面体验红色文化,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同时,引入社会资源与场馆联合设计红色研学产品,在中小学进行红色文化的推广。除此之外,还要对导游、讲解员、教员等进行红色文化的辅导和培训,提高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活动的质量。
市人大代表潘晞晨则提议在本市各中小学校试点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教育,使党史学习,红色革命历史走进全市各中小学校内。同时,还可利用小学生每周五下午的活动时间、中学生的课外拓展时间、暑期的社会实践时间进行红色教育的普及。
课程改革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市教委在答复中表示,本市已经在课程改革方案、德育整体化建设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在《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对综合实践课程提出教学指导意见,在课外活动中专门列出一批红色资源进行活动指导。《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红色资源及社会资源开发的目标、项目设计及课程实施要求。本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法治观念和人格养成五个层面,推出红色文化资源图谱,在运行机制上,更加注重校内外衔接,推进“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建设”,实施“三全育人”改革,加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依托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本市已经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场馆中建立具有教育功能的部门和“教育专员”,运用馆馆联盟、馆校联盟的运行方式,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研发实践学习资源包。如以中共一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为示范,形成二大、三大后、四大及相关类别红色场馆共同参与的红色资源联盟体系;以科技馆为龙头,设计专业科普馆、行业科技馆、高等院校的实验室、社区创新屋、科普教育基地等相互关联的科普教育实践体系等,形成了一批馆校合作的“红色一课”课程。
在中小学进行红色文化的推广方面,依托红色资源,本市已建成革命类博物馆和纪念馆31座,汇聚上海400余处文化资源,时间脉络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红色研学寓教于学
据介绍,市教委精心打造研学精品线路,开发了红色线路产品“初心之地——革命传统与红色基因实践教育”“复兴之路——科技创新与经济腾飞实践教育”“强国之梦——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实践教育”“文化之根——文脉传承与审美意趣实践教育”“魅力之城——美丽城市与自然生态实践教育”等五个主题近百条研学路线产品。同时,鉴于上海文教结合和校外教育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的经验,倡导学生动手做,研发学校的文创产品。
市文化旅游局持续推进《上海红色文化地图(2021版)》编辑出版工作,通过以党史研究和文物保护相关资料为依据,结合实地核查,共汇聚上海400余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包括红色旧址、纪念设施以及重要的红色遗址等,配有实景图、示意图、照片等,图文并重,读者可以按图索骥前往参观。同时,地图使用了线上传播方式,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使用电子地图,享受语音介绍。
今年,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组织开展了“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队员们在革命场馆内进行学习打卡并上传个人作品,将获得电子证书。市文旅局与团市委开展工作协商,积极推动项目落地落实,鼓励更多革命类场馆开展馆校合作,上海的革命遗址旧址、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将为队员们开辟绿色通道,遴选优秀党员、团员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为队员们提供讲解、培训等服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