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昨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记者从会上获悉,到2025年,上海将新增2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2000处左右市民“家门口好去处”。在城市文化治理上,上海将深入推进文化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红名单、警示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多元社会主体协同治理。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上海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进一步激活“源头”、做强“码头”,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不断彰显,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基本建成。
《“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市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市民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彰显都市文化精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城市文化特质更加凸显,加快建设成为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新活力、更显人文关怀、更具时代魅力、更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
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十方面任务。记者获悉,在“彰显上海文化独特魅力”方面,上海将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重点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本市将构建完善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在“提升城市文化治理能力”上,上海将推动形成新时代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文化治理新格局。本市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优化文化行政审批制度,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入推进文化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红名单、警示名单和黑名单制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