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谢钱钱
本报讯 昨天,2021上海市网络举报宣传月活动拉开帷幕,本届活动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以“e路守护·共同成长”为主题。会上,上海市网信办介绍《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试行版)》编制情况,明确青少年模式下不得开启打赏功能,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不能担任网络主播等。
据悉,上海网信办经前期调研,发现目前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普遍存在的入口藏得深、覆盖不够广、身份识别不精准等问题。如何指导互联网企业优化青少年模式?上海市网信办研究推出《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试行版)》,将在哔哩哔哩、小红书等18家网络平台推广试行,指导上海属地主要音视频、网络文学、网络社交、网络直播等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记者了解到, 《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试行版)》共有20条规定,分为“基本要求”、“行业专项要求”、“倡导性要求”。其中“基本要求”包括建立身份真实性审核机制、启动和退出青少年模式、建立专属内容池、明确支付规范、防范沉迷网络游戏等10个方面。“行业专项要求”和“倡导性要求”在青少年身份真实性验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置指南》还要求平台做好信息内容安全导向管理的同时,不断丰富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同时限制青少年模式下的搜索和推荐算法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 《设置指南》探索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作出差异化功能限制,要求网络平台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8-16周岁、16-18周岁)在充值、购买产品时对单次、每月累计金额设置上限。明确在青少年模式下不得开启打赏功能,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不能担任网络主播。
此外, 《设置指南》扩大覆盖到属地应用商店。在实名认证环节上, 《设置指南》还鼓励有能力的平台探索使用非采集类人脸识别、身份证比对等技术验证青少年身份。
会上,上海网信办还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宣传视频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知识手册》。记者获悉,宣传月期间上海市网信办还将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走基层活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