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法治社会

利用“爬虫”技术获取个人信息

已有8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

本文字数:1402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张馨月

“我后悔不懂法,经承办人教育后我知道开展征信业务是不合规,我公司是在没有得到被查询人授权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还从上游公司购买信息,经数据整合后卖给下游公司从中获利,当时我没考虑这么多。”近日,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一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团伙中的12人提起公诉。

利用“爬虫”技术获取个人信息

这12人都来自于上海某信息科技公司,该公司在没有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下,开发了一征信网站,有偿为客户公司提供个人信息查询服务。

该公司目前主要经营“信息核验”“贷前审核”等业务,该公司的个人信息数据从哪来的呢?据被告人供述,来源有两种,一是从上游公司购买;二是利用公司开发的“爬虫”技术获取各类网站、社保、公积金、手机APP等网络上的个人数据信息,两种渠道获取的信息经过整合储存在公司租赁的服务器内,供客户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每类信息一次查询费用0.5元至1.5元不等。

审核系统只是个“花架子”

该公司声称目前只做对公业务的个人数据查询,客户多为小额贷款公司和招聘公司。企业注册认证需要预先充值额至少2000元,并提交营业执照、公司等信息,在该科技公司比对完之后,客户企业就可以进行查询了。

“企业注册时提供的营业执照我们会在网上查询是否一致,但不会实地考察。由于没有其它系统可以审核,我们公司其实是无法审核客户是企业还是个人,确实存在个人来查询相关数据导致数据外泄这些风险存在。”李某说道。

而客户使用该网站也十分便捷,根据需要查询的内容,输入相应的身份证号码、姓名、手机号码、手机验证码后进行查询,后台通过“爬虫”技术获取相应的信息之后给出反馈,快的时候只需要几分钟就能给到结果。

设计授权协议  规避法律风险

在使用该网站查询信息时,会弹出一份授权协议让被查询人点击“确定”表示同意,这是一个很小的对话框,想要看到冗长的详细授权内容还需专门点开“详情”。

“我们设立授权协议这一选项完全是出于规避法律风险的考量,实际上无法区分是否得到被查询人真正意义上的同意或授权,客户公司拿到个人信息后的行为已经不受我们公司约束和监督。”涉案人员都知道,这只是公司设计出的规避法律风险的手段,因为被查询人一般都在网络上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或者向招聘公司投递简历,不会实际上出现在这些放贷、招聘公司,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网站,往往都是放贷、招聘公司的相关人员在操作,根本无法做到取得被查询人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授权和同意。

据审查,该公司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和3000余家上下游公司达成合作框架,用自行开发的“爬虫”技术在各大互联网上获取身份证、社保、公积金、出行、社交、消费能力、通信记录、电商消费记录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共计308余万条,通过有偿提供查询服务违法所得共计1750余万元。近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刘某、黄某等8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至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不等,罚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不等。戴某等其余4人还在审理中。

检察官说法:随着信息网络的发达,公民个人的信息保护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将会被判处刑罚。目前,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审批通过,可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百行征信有限公司,切莫为了私利而触碰法律红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社会 A05 利用“爬虫”技术获取个人信息 2021-09-08 2 2021年09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