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我是一个很单纯的人,我也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多赚点钱帮帮家里,现在这样我真的对不起他们……”在法庭最后陈述阶段,刘某掩面而泣,而一旁的男友却默不作声。
大学毕业本该拥有无限可能的青春年华,刘某却与比自己大18岁的男友袁某结伙,通过自行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实体印章,制作并贩卖体检证明、实习证明、病假单等虚假材料,甚至在疫情期间,伪造医院专用章贩卖虚假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单,踏上了一条人生歧途。
近日,经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徐汇区人民法院通过在线庭审的方式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刘某、袁某最终因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个月、2年6个月,并分别处罚金8000元、10000元。据悉,这也是疫情爆发以来徐汇区首例伪造核酸检测报告的刑事案件。
追星女孩的“核酸检测证明”
小王是一个追星女孩。2020年12月,一场小王期盼已久的演唱会将在上海开演,可她却犯了难。原来,当时上海部分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演唱会主办方要求观众提供纸质的核酸检测证明方可进场,但小王不想做核酸检测。正当她烦恼之际,一条微信好友发布的“卖核酸证明”的消息,映入她的眼帘。
发布这条信息的正是刘某,支付费用后,小王很快从刘某处收到了伪造的核酸检测证明,并顺利进场看到演唱会。之后,由于毕业后找工作的需要,她还向刘某买了一份伪造体检证明。
刘某在网上公然兜售虚假核酸检测报告的事情被热心的网友看到后,网友便向公安机关进行了举报。今年2月4日,徐汇警方在刘某及其男友袁某的暂住地将两人抓获,并在现场查获了200余枚伪造的公司及事业单位印章,以及打印机、刻章机、空白印章模具和文书等作案工具。
一场寒门女大学生和大18岁男友之间的恋情,和这场恋情背后走在歧途上的“生意经”由此被层层剥开……
“扩增业务”发展成刻章作坊
10年前还在西部山村读高中的刘某意外在网络上结识了比自己大18岁的袁某,2014年,刘某考入上海某大学,两人奔现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同居。
2018年,刘某正式毕业。刚刚踏上社会的她边工作边兼职,以期能早点赚钱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当时做兼职时,人家送了一些空白的病假单给我,拿回去后,袁某看到认为很有‘市场’,提出可以做这个‘生意’。”
据刘某坦白,起初他们也是从网上购买假章,用来给大学生开具假的病假单和实习证明,一般一张假病假单收费20至30元,一份实习证明收费120元,制成后通过快递邮寄给买家。
后来眼见“生意”越做越大,为加快“出货”效率,袁某便利用刘某的账号网购了刻章机、电脑、空白印章等“原材料”,开启了刻章“黑作坊”,两人轮流制起了假章,并“扩增业务”,开始制作假的体检证明等虚假文书。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两人再度觅到新的“商机”。他们伪造了医院的核酸检测专用章,并公然在网络上散布可提供虚假核酸检测证明的广告,由此案发。
男友意图“甩锅”铁证前哑口无言
然而,在法官对二人分别展开讯问时,袁某却意图通过“甩锅”来减轻个人罪行。
质证阶段,公诉机关当庭展示了公安机关的询问笔录,其中明确记载,袁某主动承认是二人轮流制作假章。为此袁某辩称只帮助发过快递,从未参与制作过假章。
随后,检察官展示袁某手机,其中显示袁某使用微信同他人就如何制作印章、向下家发送伪造病历单等进行过沟通和交流,并传送过相关图片。为此,袁某又辩称其手机拍照清晰,相关内容是刘某拿两台手机互传照片。可当法官提出既然是刘某一个人用来传照片,不可能自己来回聊天沟通事宜时,袁某变得哑口无言,默默低下了头。
徐汇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刘某、袁某结伙,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其行为均已构成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且系共同犯罪,应予处罚。根据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及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