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法治故事

周到汽修服务背后藏着骗保猫腻

本文字数:1119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治报通讯员  吴珊珊

汽车碰擦事故是车主最不愿意遇到的事情之一,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你会怎么做?直接报警、拨打保险公司电话应该是大部分人的首选,但也有人为了省事儿找“熟人”一手包办。殊不知不法分子竟靠事故车辆赚起了钱,而车主却毫不知情。日前,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就以涉嫌诈骗罪对两名嫌疑人提起了公诉。

“熟人”一手包办有猫腻

沈某是做汽修生意的,他在某汽车维修公司租赁办公室,对外招揽车辆维修顾客后,再发包给他人。2013年,车主罗小姐经人介绍认识沈某,几次接触下来,罗小姐发现沈某提供的修车服务十分周道,态度也非常好,为了省事省心便将车辆维修、保险理赔业务都交由他处理。双方还约定由罗小姐提供本人身份证,委托沈某代办一张银行卡用于收取车险理赔款,以此冲抵修车款,这样一来,罗小姐只要把车交了便没有后顾之忧。

2014年12月,罗小姐的车在停放时被划伤,保险公司定损4000元,之后车辆便交给沈某处理维修、保险理赔等事宜。

“当时我看到车辆损伤,发现4000元肯定是不够修的。”沈某交代,为了补足修车钱,沈某便动起了歪脑筋,他找到专门帮人做假事故的陈某,希望陈某能想办法人为扩损一下,让保险公司的定损员提高定损金额,同时也能从中获利。

据陈某到案后交代,扩损就是把进保车辆受损扩大,比如把原本刮伤的2个油漆面,通过人为手段,变成三四个面。他介绍了老乡张某(另案处理)给沈某,之后张某用罗小姐的车辆做了一起虚假的三车事故。几天后,当车子再次出现在沈某面前时,车子的机盖拱起,大灯也已损坏,最终保险公司对事故车辆定损24900元。就这样,维修费和理赔款的差额进了两人自己的口袋,“碰碰车”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利用客户信任一而再骗保

经查,2017年,罗小姐的车又一次发生两车碰擦事故,委托沈某处理后续修车和保险理赔事宜。沈某故技重施,再次授意陈某通过相同手法伪造交通事故以骗取车险理赔款。至案发,两人共骗取保险金32050元。

日前,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沈某、陈某提起了公诉。

检察官提醒广大车主,应选择正规企业维修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第一时间联系交通管理部门或向保险公司报案,前往保险公司合作服务网点办理定损理赔等事宜,切勿贪图方便交给“熟人”就当甩手掌柜。

其次,要关注车险理赔记录,及时核对理赔次数及赔款金额。消费者可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登录保险公司官方网站等方式进行查询,若发现异常可以及时与保险公司核实。如果发现涉嫌违法行为,应保留证据报案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汽修人员来说,应遵守职业操守,不应为了获取非法利益,通过扩损等违法方式制造虚假事故骗取保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故事 B04 周到汽修服务背后藏着骗保猫腻 2021-09-24 2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