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权威曝光

组织“买手”、平台撮合、出售套现……

虚拟货币如何“洗白”赃款

本文字数:3224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文,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今年以来,公安部门打掉了多个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团伙,犯罪分子组织“买手”、平台撮合、出售套现……在这条黑色产业链上,非法所得资金先变为虚拟货币,再“洗白”成法定货币资金。

资金异常牵出特别的洗钱案

2020年11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某公司被诈骗团伙诈骗590万元。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警方发现大量资金被犯罪嫌疑人在短时间内快速转移和“洗白”,于是迅速批量冻结了数百个涉案账户。不过,此时有一批账户提出解冻申诉,称只是在进行虚拟货币交易。

真的是“误伤”吗?办案人员加大了追踪调查力度,一个利用虚拟货币为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的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专案组民警侦查发现,该犯罪团伙成员在上家统一组织安排下,在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等地组织数十名“买手”。利用“买手”提供的火币网账户和银行卡账户,犯罪嫌疑人在各地的多个宾馆开设房间,接收上游涉案赃款,购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转移电信网络诈骗赃款。

在前期大量侦查掌握相关证据后,警方在多地开展抓捕行动。截至记者发稿,警方共抓获嫌疑人29人,其中涉虚拟货币交易洗钱的20人,涉案金额超过600万元。

西昌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蒋鹏飞告诉记者,自2020年10月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以来,一些犯罪分子改变了过去通过国内银行卡取现的传统洗钱方式,利用虚拟货币转移赃款、洗钱。

无独有偶,江苏盐城建湖警方也成功破获了一起网络赌博案件,赌徒在赌博网站上一掷千金,均是使用虚拟货币下注,之后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将不法收益套现为法定货币。2020年12月,警方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在上海、广州、安徽滁州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查扣涉案虚拟货币130余万个,价值2600余万元。

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局长巢克俭介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具有匿名、无国界、点对点等特点,不法分子将非法所得兑换为虚拟货币,利用匿名性掩盖犯罪资金的真实来源,在全球各地快速转移,给监管和执法部门追踪带来一定难度。

虚拟货币如何将赃款“洗白”

虚拟货币到底是如何突破法律法规,将赃款“洗白”的?分析已侦破的几起案件,可以大致摸清“洗白”过程。

——组织“买手”,线上培训虚拟货币买卖。记者从警方了解到,洗钱团伙往往通过微信、QQ群发布“刷单”“跑分”“提供账户就挣钱”等信息,在多地组织“买手”,要求他们下载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手机应用软件,并利用个人和他人信息注册账户。随后犯罪嫌疑人将“买手”引导到加密聊天软件上进行线上培训,详细指导虚拟货币的买卖操作。

——非法资金转入“买手”账户,平台撮合场外交易。洗钱团伙将准备好的收款账户信息提供给上游犯罪嫌疑人,待诈骗、赌博等非法所得资金转入收款账户后,犯罪嫌疑人组织“买手”带好手机和银行卡进行线下操作。

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撮合下,“买手”在平台上寻找到虚拟货币卖方,利用平台沟通信息,与卖方私下用微信、支付宝、银行账户等方式完成支付,再通过平台将虚拟货币提出到指定的钱包地址。

——逐级提转汇至境外,平台出售进行套现。为躲避侦查,犯罪嫌疑人会将获得的虚拟货币通过不同钱包地址账户逐级提转,有时利用在线“热钱包”,有时甚至利用离线“冷钱包”,最后汇至境外洗钱犯罪嫌疑人的钱包地址。

在汇集大量“赃币”后,犯罪嫌疑人又将“赃币”转至境内负责变现的团伙钱包,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上交易出售进行套现。至此,洗钱团伙完成了非法所得资金到虚拟货币,再到法定货币的“洗白”过程。

传统监控手段逐渐落伍

监管对虚拟货币的整顿由来已久,自2017年以来,相关表态和措施持续出台。在近期的第十届支付清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在演讲时首次明确提出虚拟货币对支付体系带来的主要三项挑战——脱离支付体系封闭运行、分流银行和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被用于非法行动。

目前监管主要着眼于“虚拟货币”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连接环节,采用“断支付”等措施,但如何进行监测、干预、阻止、惩治,还需要法律依据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

虚拟货币的交易之所以难监测难干预,是由于其脱离了现有的监管体系。银行和支付机构仅靠内部交易系统监控可疑资金、账户,无法解决跨行、跨平台甚至跨国的交易跟踪问题。

据记者采访了解,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对待此类大多以黑名单性质进行管理,对重点网站和账户建立巡查制度,一经发现立即封堵;通过加强支付交易环节风险监测,部署风险算法模型,加强异常交易监测,对嫌疑付款方风险提醒、收款方进行限权。

国内的金融机构基本也只能从可疑交易的维度来进行约束。国内银行机构的反洗钱交易监测系统并不是专门针对虚拟货币交易监测而设置。目前,各金融机构都充分重视虚拟货币交易相关的洗钱风险,但由于洗钱手法众多,通过虚拟币交易洗钱的规模在整个洗钱行为中所占的份额可谓沧海一粟。

反诈反洗钱措施显然需要数字货币交易所“扛起重任”。派盾科技结合已有的1亿个地址标签,对包括资金盘地址、暗网地址、赌博地址等多种高风险地址进行追踪、监控时发现,这些黑产地址和交易所地址存在频繁的交互行为。

据了解,主流交易所通常有严格的KYC认证,除此之外更多反诈反洗钱措施也开始出现。一些交易所此前曾披露设置了风险隔离期政策。此外,基于涉币人群动态开源情报大数据分析的链上资产追踪系统近两年已经被利用在对于虚拟货币欺诈、洗钱的追踪。包括派盾科技、火币、欧科云链等机构都先后推出了类似系统,以跟踪资金在链上的流动情况——链上监控功能普遍涉及“地址监控”和“交易监控”,通过监控某些地址的动态和监控某笔交易中涉及的资金来实现动态跟踪。

不过,如果这些资金最终去向了非主流交易所则可能让上述追踪机制也力有不逮。随着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的发展,更复杂的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模式已经出现。

派盾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了常用的中心化混币服务、利用协议实现自动化混币的去中心化的混币服务器的出现,为犯罪分子持有的虚拟货币加上了多层保护膜。而此次监管升级之后的新变化也仍需要继续调研。

技术风控和制度监管需“双管齐下”

我国相关部门早已注意到虚拟货币交易容易滋生非法跨境转移资产、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风险,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参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活动,国内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也被基本肃清。

不过,斩断这条洗钱黑色产业链仍面临不小挑战。一方面,不少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为躲避监管,把服务器放置在境外,撮合买卖双方点对点交易;另一方面,虚拟货币的钱包地址不需实名登记,交易过程相对复杂,不通过针对性的解析程序难以溯源。这些都加大了监测和防控难度。

“虚拟货币转移与境内金融体系的资金划转相分离,境内金融机构只能看到国内个人之间的人民币转账,虚拟货币交易的识别难度较大。已发现的虚拟货币洗钱案例主要是从上游犯罪调查后分析发现的。”巢克俭介绍,随着近期相关打击力度的加大,境内虚拟货币买卖的资金交易模式日趋分散化,隐蔽性进一步提升,追踪监测难度增大。

蒋鹏飞说,技术的难题需要新的技术去破解,只有坚持技术风控与制度监管“双管齐下”,才能斩断虚拟货币洗钱黑色产业链。虚拟货币交易的实现有赖于买卖双方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可从信息流入采取有效的监测和封堵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建立部门协同、央地联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通知特别提出,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监测预警,继续深入开展“打击洗钱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利用虚拟货币实施的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等,不要轻易出借、出售给他人;保管好自己银行卡账户、收款码等相关信息,避免被犯罪分子利用;增强风险意识,不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

(来源:新华社、中国经营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权威曝光 B03 虚拟货币如何“洗白”赃款 2021-10-12 2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