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大墙里,一朵沉默的“花”

本文字数:3737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李婷婷  林芝瑜

“我把他装进了一个纸盒里,然后从12楼扔了下去。我觉得自己是个很坏的人,是要下地狱的……”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未管所)的民警对梅朵(化名)进行个别教育时,梅朵这样说道。梅朵,23岁,2017年因犯故意杀人罪锒铛入狱。

这个出生于草原的姑娘曾经是整个监房里最沉默的服刑人员。

懦弱、逃避、无知……过去,梅朵用沉默为自己筑起一层牢牢的保护壳,像鸵鸟一样将自己囚禁在里面,直到当她不得不直面现实与困难时,她选择了最残忍、最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一朵蒙尘的花

梅朵在草原度过了美好的青葱岁月。念完初一后,她就告别了学校,在家中放牧种田。农忙的时候帮着家里收割谷物,天气冷了上山挖药材补贴家用,正值豆蔻的女孩,将乌黑的长发高高盘起,健康自然年轻美好,笑起来宛若高原上含苞待放的花朵。

可是放牧种田能赚几个钱?除了自给自足以外再也没有富余。于是20岁那年,梅朵第一次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村子,来到城镇,在一处幼儿园找了个工作,帮忙带带孩子,打打杂。一切似乎都平静而顺利,谁都没有料到厄运会突然而至……

“那个晚上……”梅朵吞吞吐吐,不愿意过多回忆。可那晚发生的事至今仍是她的梦魇。

那是个寒冷的冬夜,还有几天幼儿园就放寒假了。一个平日里关系不错的男性友人突然鲁莽地闯入梅朵的房间,夹带着一身酒气。柔弱的梅朵哪里抵得过强壮男人的力气,最终受到侵害。

梅朵不知道该怎么办,害怕、委屈、愤怒、无助……但比起坏人得到惩罚,她更害怕事情公开后别人的流言蜚语,她甚至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梅朵选择了三缄其口,默默地从幼儿园离职,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村子。

之后的日子里,梅朵独自守着这个秘密,不断安慰自己:没事了,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一切都过去了。

后来,叔叔认识了在上海开餐厅的朋友,询问梅朵要不要去餐厅工作。餐厅的待遇对梅朵来说很好,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简单收拾行李,跟着叔叔前往上海。

梅朵来到上海后,工作很顺利,她也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想努力工作,好好在新的环境里生活。

可正当梅朵以为新的人生开启的时候,她的身体出现了异象——她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

突如其来的“麻烦”

“有时候里面像是住了一条鱼,会突然动起来,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梅朵说道。

梅朵那时不懂,这是胎动。据梅朵自述,因为月经一直不规律,所以没有把停经放在心上。直到夏天来临,衣服越穿越单薄,她才渐渐意识到自己怀孕了。算算时间,孩子在她肚子里竟已经6个多月了。她在宿舍里痛哭,疯狂地锤打肚子,刻意遗忘的噩梦如今再度降临……

面对这日益长大的“球”,梅朵束手无策,她甚至自欺欺人地想,如果生的时候能一起死掉,那就最好了。

一天中午,梅朵感觉到了腹痛,便向老板请了假回宿舍。她要生了。

梅朵记得那天,她怕弄脏床单,便把孩子生在了冰冷的地板上,是个男婴。孩子太小了,胳膊和腿都很细,面对刚出生的小生命,梅朵不敢多看,将赤身裸体的婴儿放在床上后便出门上班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下班回到宿舍已经是晚上,看着躺在床上的“麻烦”,梅朵的头脑一片空白。面对这突然降临的小生命,她没有任何感情,没有孕育的激动和欣喜,对那晚闯入的不速之客的憎恨却涌上心头。梅朵找来一个纸盒,将孩子放进去,用封箱带结结实实绑好,就像存封一个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然后,打开窗户,将纸盒从楼上扔了下去。

梅朵的宿舍在12楼,那个小生命就这样从无情的生母手中坠落,掉在了2楼住户的雨棚上。从出生到死亡,这个孩子在世不到五小时。

周围的邻居闻声赶来,迅速报了警。听到动静的人都被震惊了,而此时的梅朵竟丝毫没有觉察,仍在闷头大睡,直到几个小时后,警察找到了她……

终于打开她的心锁

梅朵在未管所服刑改造之初,主管民警就注意到了这名服刑人员异常沉默的情况,在对梅朵开展个别教育时,她也是寥寥几句,不愿过多交流。但当主管民警与她谈及家人时,她哽咽了,眼泪也簌簌地掉了下来。梅朵说,在法庭上她看到哭得几乎昏厥的母亲,心如刀绞。这是母亲第一次离开家乡,没想到看到的却是女儿在法庭上戴着手铐接受审判的模样。

亲情无疑是梅朵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也许能成为打开她心锁、开展改造工作的一把钥匙。

民警给梅朵家里打去了电话,希望通过让梅朵与家人重建联系,打开心扉,正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积极改造。这时却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难题:梅朵家里没人会写字,语言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唯一的办法是与梅朵的妹妹联系,只有还在上学的她有一定文化知识。

但梅朵的妹妹只有在节假日才会从学校回家。为了顺利开展工作,每到节假日,民警都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与梅朵的妹妹取得联系。

就这样,在民警的不懈努力下,梅朵与家人建立了书信联系。虽然每封信的字数不多,来信的周期也很长,但是民警发现梅朵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

梅朵开始有了改变,从刚开始的沉默寡言、消极改造,到主动找主管警官汇报情况、谈心谈话,她正一点一点从过去的阴霾中走出,并且正视自己曾犯下的过错。

梅朵在服刑期间参加了监狱组织的义务教育学习,读完了初中课程,现在已经能无障碍地阅读和书写。她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监狱开设的化妆培训班,并考出了证书,在她出监后能有一技之长来讨生活。

在监狱这所特殊学校里,梅朵收获了很多,也真正地化刑期为学期。

即将重新绽放的花儿

“你现在觉得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呢?”刑期即将接近尾声,主管民警再一次提问梅朵。

梅朵向民警吐露了心声:  “您很多次问过我这个问题,在这段服刑日子里,我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我曾经以为我犯罪是因为我没怎么上过学,不懂法,不知道什么是怀孕、什么是堕胎,最终酿成了大错,您的一段话点醒了我,您说:  ‘在一些教育落后的地区,确实存在着许多“梅朵”,没什么文化,但就像他们不认得字,却能看懂天象节气;不清楚自己身上最基础的生理变化,却熟知农作生长态势、牲畜病理治疗一样,他们也不懂法律条例,却有最基本的道德良知,知道生命是宝贵的,杀人是不对的。’我用被伤害的经历与受教育程度不高作为借口,掩盖我的懦弱与不作为,我对生命没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也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还用最残忍的手段把憎恨发泄在那个孩子身上……”

梅朵忏悔道:  “我对不起这个孩子,也对不起爱我的家人,如果再给我一次做母亲的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地爱他。”

“那你出监后害怕周围人的流言蜚语吗?”民警问道。

“当然怕,离开了这么多年,村子里肯定有很多流言和猜测。这是正常的,也是阻止不了的,我现在不会逃避了,虽然很难,但我会坚强地面对。因为我不在的日子里,父母已经为我承担太多了,我不能再让他们失望。”说到未来,梅朵的眼里重新燃起了光,  “警官们对我的开导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再遇到问题,我会好好地面对,多和家人朋友交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理性对待。”

想用在服刑期间学习掌握的技能求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梅朵对未来的规划和心愿。

民警视角>>>

梅朵本是受害者,却因为害怕没有报警,也没有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错失了惩治施害者、保护自己的机会,还因为对自己身体情况的忽视、法治意识淡薄,最终酿成惨剧。梅朵的遭遇是让人唏嘘同情的,她的例子也再次告诉所有女性,如果不幸遭遇侵害,要勇敢寻求法律的保护与帮助,这样才能将施害者绳之以法,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及时接受生理、心理方面的检查与治疗,避免更多伤害,尽早走出噩梦。

如果说梅朵是因为接受教育不够,所以在遭遇侵害后不知如何处理,甚至用错误的方式对待一条无辜的新生命。那么在未管所,她通过民警的教育引导,也用自己的努力改造弥补了这些罪错。她还很年轻,未来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其实,未管所的民警遇到过不少与梅朵情况相似的孩子,他们大多家境贫困、文化程度低、法治意识薄弱,尚未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就像一张白纸,极容易被所处的环境污染。

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未管所履行着“挽救育人,特殊学校”的重要职能,帮助未成年犯纠偏人生航向,为他们回归社会搭起一座桥梁。

一方面,未管所聚焦“教育挽救”,构建以“监、社”合作为支撑的未成年服刑人员普法教育、道德教育、义务教育模式,以“思悔”  “亲情”  “责任”  “感恩”为主题的亲情教育模式,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平台的评估矫正一体化机制等多种教育模式,帮助未成年服刑人员矫正恶习、转化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另一方面,未管所聚焦“再社会化”,深入推进“工学业一体化”,将职业技术教育与未成年服刑人员个性需求、岗位培训、回归后的就业有机结合,创新引入面点、茶艺、服装设计、形象设计等一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引导未成年服刑人员把刑期当学期,掌握一技之长。同时,把技能培训项目与社会上的专业考证相结合,帮助临释未成年服刑人员与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实现以工促学、以学谋业的目的,保证未成年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软着陆”。

“挽救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增添一份平安”,这是未管所的每一位民警肩上的使命职责。民警们自我评价:  “在未管所这所特殊的学校里,我们不仅仅是一名管教民警,更像老师、像妈妈。我们要引导未成年服刑人员学会自爱、爱人、自食其力,让曾经误入歧途的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大墙里,一朵沉默的“花” 2021-10-22 2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