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翟梦丽
怎么一键删掉微信里许久不联系的好友?有不少人选择“清粉”软件。而事实上,一些犯罪分子打着“清粉”的幌子,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并非法牟利。日前,上海警方在“砺剑”行动中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涉案金额高达800余万元。据上海公安局网安总队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公安网安部门已累计侦破侵犯公民信息犯罪案件30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4人。
管理程序伺机“侵权”
今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在网络巡查中发现一条重要线索:某款应用程序存在表面“清粉”,实为“引流”的违法行为。接此线索后,闵行警方展开了为期2个多月的调查取证工作。
从事“微商”生意的郑小姐需要给自己朋友圈“清粉”,在搜寻某网络交易平台时,她发现了一个叫“小麻雀清粉助理”的“清粉”服务店家。其广告注明“清通讯录”。在支付了5元服务费后,客服给了郑小姐一个登录密码。
郑小姐打开“小麻雀助手”的登录网址,输入了客服给的登录密码,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二维码。客服提示郑小姐使用手机扫码登录,随即后台系统开始对扫码的手机进行深入“扫描”。此时,这些公民信息数据都已经同步被传输到了犯罪团伙的服务器上。
然而直到案件侦破,几乎所有用户都不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被窃取,也无一人向公安机关报案。
800万非法牟利
警方发现犯罪团伙不仅利用程序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还将非法所得的公民信息通过出售、使用的方式进一步从中牟利。
经查,犯罪嫌疑人王某于2020年4月组建了一个4人团伙,通过招揽技术人员陈某某、段某某以及周某某,共同研发了一款可实现批量“清粉”功能的程序。
王某在开发之初就明确了应用程序具有盗窃公民信息的功能,但表面上,用户使用过程中均不会发现此项“隐蔽”功能。在非法获取、保存用户信息基础上,数据会自动上传至一个“中转网站”,该网站具有数据上传、下载以及统计功能。
需求流量的用户通过“充值注册”方式成为“中转网站”的会员。通过支付部分费用,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由犯罪团伙使用上述被窃取的公民信息为客户提供大批量的所谓“刷单”“点赞”以及客户所需的网络流量服务。
截至案发,警方通过查阅流水记录发现,上述犯罪团伙通过14个月的运维,已经从中非法获利达800余万元。
三百余家网店参与其中
据悉,参与“销售”此款应用的代理网店多达300多家。为了推广,犯罪团伙通过“最低成本代理”吸引代理商,再明确代理商以5至10元不等的单价兜售应用程序。据此,代理商只需要开放自己的平台渠道就可以进行“空手套白狼”。同时,代理商可无限量生成该应用的“清粉密码”,也就意味着一次被授权代理即拥有无限使用权。通过“裂变式+零门槛”的发展代理商模式,犯罪团伙的“销售产品”获得了迅速推广。
目前,周某某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段某某等三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已被闵行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